自唐宋以来,六安地区民间就广泛流传着农历正月十五闹花灯、唱灯歌的习俗。六安灯歌主要有主调和花腔小调两种,伴奏主要有唢呐和锣鼓。主调在六安、霍山、舒城等地传唱中,又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旋律。花腔小调主要有“对花谜”调、“五花采”调、“犟驴调”等。演唱主调时,锣鼓奏花鼓锣,唢呐吹尾句作过门。演唱小调时,锣鼓奏“三跳”锣点,唢呐随演唱全曲同步伴奏。在行进途中,锣鼓奏“平台”“倒九连”“斤求两”等,唢呐奏“大开门”等曲牌。值得一提的是唢呐与锣鼓奏“春富贵”曲牌,喜庆热闹,十分精彩。

灯歌的形式种类丰富。龙灯,只舞不唱;狮灯,以赞为主,载歌载舞;车船灯,花鼓鞑子是灯场的主角,他一人唱众人和,每唱完一段,众兰花便簇拥着花车、花船伴着锣鼓节奏翩翩起舞;马驴灯,玩法与车船灯一样,只是道具不同。民国时期,还流传过麒麟送子灯、五马破曹灯、白鹤九连灯、鹬蚌相争灯和杂耍类花灯等。六安灯歌最大特色是以唱为主,灯歌手不仅唱腔优美,更能望风采柳,即兴口头创作,唱词通俗易懂,乡土气息浓郁。


上一篇:【曲艺】思帝乡锣鼓(六安市)

下一篇:【传统舞蹈】鸽鸫理窝(六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