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台油坊榨制技艺,即石台境内过去普遍存在的木榨制油的整个过程和技艺。木榨榨制的油,质纯味香,浓度高、水份少,有耐熬、不变质等优点。

20世纪90年代以前,这种传统的油坊遍布石台县域各地,为人民生活带来了诸多方便,其木榨制成的食用油成为人们生活的主要油料。随着社会的发展,机械榨油逐渐替代了木榨制油,石台油坊逐年减少,现存的“吴记油坊”位于大演乡永福村一棵千年古樟树旁,已有几百年的历史。门前是过去唯一的过境古道。吴记油坊东西两墙上端各有一脸盆大小的圆孔,早上,光线照射进来,油工们便开始干活;傍晚,圆孔光线消失后,油工们方可收工。油坊榨制技艺过程复杂。以菜油为例,主要包括:晒、扇、炒、磨、碾、蒸、装、榨等多种工序。油匠即榨油师傅,俗称“油皮匠”。榨油又称“打油”,锤法花样繁多,有拉锤、甩锤、顶锤、翻锤、花锤等。其中,翻锤、花锤需要相当技巧,一般榨油师傅不敢轻易使用。打油的锤法是为了省力和更好出油而不断摸索创造出来的。

具体榨制过程:将原料碾碎蒸熟装入特制的单个铁环中压成厚度约5厘米的饼状,然后将饼一块块装上木榨,加入厚薄不一的挤压木块,用油锤击打木块,挤榨出油。第一遍油榨出后,还得将菜饼从榨中取出,重新按工序再榨一遍,称为“二榨”, “二榨”比“头榨”更辛苦。在所有油料中,茶子最容易出油,而桐油最难打,油师父们有“茶油睡偏头,桐油最麻头”之说。

目前,机制油进入, 油坊榨制技艺已成濒危,亟需保护、抢救和传承。


上一篇:【传统美术】青阳农民画(池州市)

下一篇:【民俗】平安草龙灯(池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