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舞蹈】亳州肘阁(亳州市)
2020-03-16 14:12
亳州肘阁历史悠久,是集舞蹈、音乐、戏剧、杂技、绘画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在亳州西关回族聚集区已经传习了六七代人。肘阁一般出现在春节、庙会等重大节日和庆典活动中,呈现出特有的乡土气息和质朴的艺术风格,它具有浓郁的吉祥、喜庆氛围,表达了当地老百姓对平安、多福等美好生活的期盼,具有很高的民俗学研究价值和很好的观赏价值。
胳膊站孩子 技艺奇特
一名成年男子在腰间绑上一个铁架,铁架在手臂一侧向上延伸,再固定另一个铁架,用于支撑表演者站立。铁架上方的孩童根据剧目着装,一只脚和小腿绑缚固定在支撑铁架上,另一只脚、小腿和双臂扭动、摆动,进行表演。庙会或重大节日的“踩街”时,十架八架肘阁结队走上街头,随着热烈锣鼓、欢快喇叭的快慢节奏,小步合拍起舞,摄人心魄!
今年56岁的蒋全弟是亳州肘阁团队领头人。据他介绍,亳州肘阁最早是祭祀神仙的一种表演,带有浓郁的神话色彩,民间有上过阁的孩子会消灾免祸的说法。肘阁表演分“座子”和“架子”两部分,“座子”在下,由体格强壮者担任,“架子”在上,均为2-6岁男女幼童。蒋全弟自小就做过“架子”,成年以后一直为肘阁表演的“座子”。
“架”由铁领衣、辘轳把、抱芯子等组合而成,高3米多,由于装上各种芯子,所以形似一棵花树,上面再扎上红花绿叶,非常绚烂夺目。“这些架子都是祖上传下来的,有的有一二百年历史,现在的铁匠已经很难打出这些东西了。”蒋全弟说。
亳州肘阁一般表演《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名著里的故事,或者民间故事中的“青蛇白蛇爱许仙”、“华佗救母”等,另外还有仙鹤、贝壳、十二生肖等动物系列的表演。由于表演起来花团锦簇、造型独特、惊险刺激,往往肘阁的出现会把整个民俗活动推向高潮,2019年春节,亳州回民肘阁被搬上中央电视台春晚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