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戏剧】涟源特色湘剧(娄底市)
2020-03-15 15:29
涟源位于湘中腹地,历史上隶属长沙府的安化、湘乡两县。据老艺人口述,康熙三年(1665年)就有湘剧班社在湘中地域的祠堂、庙宇等场所及大户人家的喜庆聚会上演出。嘉庆道光年间,原安化常安乡(现涟源桥头河)车田廖家人,廖光台、邱泰山、肖国群等从浏阳回乡组建湘剧“国庆班”,在湘中一带演出,并传艺带徒,使湘剧班社不断增多。晚晴到民国,班社增至十多个。当时较著名的有“湘华”、“庆华”、“春台”、“春和”、“楚华”等班社,演出地域也伸展到娄底、安化、湘乡、宁乡、邵阳、新化、益阳等地的城乡。同时出现了大批技艺精湛的老艺人,如廖光台、邱泰山、刘少林、吴石生等。
湘剧有着丰富的唱腔分为高腔、弹腔、昆腔、低牌子四大类。“涟源特色湘剧”以高腔、弹腔为主要声腔,融入梅山山歌的音乐元素,使演唱别具一格,更为娓婉动听,具有浓厚的当地生活气息。
湘剧有近千台传统剧目,其中有大量的优秀传统剧。著名的十大连台十大记,如《拜月记》、《琵琶记》、《荆钗记》、《精忠传》、《杨家将》等。近几十年我院创作了三十多台现代剧,其中大部分获得过省市文化部门奖励。如《桃李争》获省洞庭之秋艺术节二等奖,省电视台录制成电视剧,在全省播映。《热土忠魂》获省“田汉新剧目奖”、《五个一工程奖》、《双百场》演出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