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朱大祯,朱英之子,1939年7月生,现居平湖市新仓镇庆丰村,农业户口。自幼受父亲熏陶,父亲亡故后,师承西安音乐学院平湖派琵琶传承人任鸿翔、上海音乐学院琵琶演奏家蒋佰彦等人。为目前华东地区唯一的掌握平湖派琵琶演奏技艺的人。
  对今年已经70岁的朱大祯来说,什么是他最珍贵的东西?他随身带着的一个背包也许可以说明。一再说家里房子小,路上泥泞不方便,朱大祯谢绝了登门造访,而把记者拦在了庆丰村村口的小店处,然后又花了半个小时折回去拿儿子在平湖市区那套房子的钥匙。拿了钥匙登上车的他手里多了一个包,在获悉记者为了采访他已经奔波和等待了3个多小时后,他有些害羞地打开包,取出一张照片说:“那就抓紧时间采访吧……”这张照片的中间,是一位面容俊朗又有些忧伤的中年男子,“这位是我父亲,两边是他的学生……”
  父亲名字叫朱英,又叫朱荇菁,9岁时跟随“平湖派”琵琶集大成者李芳园的弟子吴柏君学习琵琶技艺。上世纪20年代,朱英任教于国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他重新校订了自己用于教学的十三套曲谱。除传授李芳园的曲谱外,朱英还创作新曲,打破文曲和武曲的界限,创作“文武合一”的琵琶乐曲,并带出了多位出色的弟子,他们中有的去音乐学院做了教授,有的则去了国外。
  说到父亲朱大祯微笑起来,向记者回忆了自己的童年。“大概是我8岁的时候,我和妹妹放学回家时,爸爸总要弹一曲琵琶给我们听……”那时候,原先在上海音乐学院授课的父亲因为祖母身体的原因已经回到老家平湖工作。他记得父亲最常弹的是《淮阴平楚》,这个曲子在其他流派中的名字就是《十面埋伏》。父亲演奏完后会解释说:“听到刚才那琴声一会高一会低了吧!那是一队军马跑过……”后来又弹《平沙落雁》,同样有高有低,父亲又说:“听出来了吗?这大雁都在我们头顶转了三圈了呢!”父亲还引导他和妹妹倾听《浔阳琵琶》里的桨声和橹声,兄妹俩还为果然听到了这些声音而自豪不已。
朱大祯至今还小心珍藏着父亲在上海音乐学院任教时的讲义和教材。在父亲的熏陶下,13岁刚初中毕业的朱大祯收到了中央音乐学院的录取报名表,然而父亲却在这个时候生病去世了。父亲的去世使得家里的经济一下子拮据起来,他没有读音乐学院的学费,转而报读了一所不需要学费的中专学校,然后又到西安电机制造厂工作,再后来,他作为知识青年被下放到平湖老家,从此留在了平湖新仓镇的庆丰村。在平湖农村的那些日子里,朱大祯1.6米的小个子,干农活非常吃力,除了在宣传队里进行伴奏可暂时轻松一点外,其余都是繁重的体力活,弹琵琶的心情和时间越来越少,只偶尔在非常想念父亲和琵琶的时候,在晚上弹奏一回。
  

上一篇:【上海·曲艺】苏州评弹(国家级)传承人:陈希安

下一篇:【辽宁·传统音乐】复州双管乐(国家级)传承人:刁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