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技艺】 竹纸制作技艺(泽雅屏纸制作技艺)(国家级)传承人:林志文
2019-08-17 11:55
林志文,男,汉族,竹纸制作技艺(泽雅屏纸制作技艺)传承人。
2017年12月28日,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名单。
他从小开始跟随父母一起造纸二十年,熟悉整个泽雅屏纸制作技艺流程;看着家乡造纸产业的衰落,他放弃双休,走遍泽雅214个自然村,用相机和文字详实地记录传统造纸工艺和历史;一路走来,他饱含深情,用实际行动肩负起传承的使命——他就是泽雅屏纸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林志文。
泽雅唐宅村的古法造纸作坊群里,纸槽和水碓依溪而建,错落有致,清澈的溪水顺渠流泻,一座座腌塘依次排列,仿佛静静诉说着过去的繁忙景象。
泽雅屏纸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林志文:我们捞纸的关键主要是把纸捞得厚薄均匀,像这张纸还是比较好的,这里厚了一点,这里薄了一点。
外表斯文的林志文,让人很难把他和纸农联系起来,但他给我们演示并讲解捞纸手法的时候,却是如数家珍。泽雅土生土长的林志文,自幼跟随父母耕山耘水、学做南屏纸,与纸有着深厚的渊源。
泽雅屏纸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林志文:我从7岁开始就跟着父母亲半夜里把我叫醒,要我拿着扫帚提着灯笼在前面引路。
14时岁,林志文已学会捞纸,正式分担家庭的造纸劳力。从那时起,他熟悉并掌握了手工造纸的全部流程。
泽雅屏纸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林志文: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现在吃点苦干点累活我们不怕,这个是从小培养起来。
泽雅素有“纸山”美称,至今仍保存着完整的造纸工艺体系、生产设施、生产工具及纸农生产生活环境。这种绵延千年的古法造纸术养育了一代又一代泽雅人,被誉为“中国造纸术的活化石”。在林志文眼中,伴随他成长的水碓、纸槽、纸簾等造纸工具,凝聚着纸山人的智慧;那铿锵的水碓声,是纸山的脉动。
泽雅屏纸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林志文:对我来说我是喝着泽雅水,吃着造纸饭长大的泽雅人,所以我对泽雅的造纸、对泽雅这个地方感情非常深厚。
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纸农的下一代外出谋生,传统手工造纸产业逐渐走向衰落。此时已是中年的林志文,渐渐发现童年记忆中那些繁荣的造纸景象已经不复存在,一座座传统原始的水碓、纸槽被废弃,泽雅造纸工艺面临失传。
泽雅屏纸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林志文:我想只能用我的笔跟相机,用图片跟文字作为记录,尽量通过文字把它传承下来。这样一想我觉得这个有意义,应该做。
他开始关注叙写泽雅造纸的有关文章,发现文章笔触大多停留在造纸现状和流程表象,对屏纸制作的核心技术从无涉及。眼看着无人记录又无人传承的屏纸技艺走向没落,林志文很是焦虑。
泽雅屏纸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林志文:我们这种技术可能在世界造纸领域是最古老的工艺或者工具,怎么样把它传承下来,这个对我们泽雅地方发展我想肯定会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