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美术】 面花(阳城焙面面塑)(国家级)传承人:张红霞
2019-08-13 16:31
张红霞,女,汉族,面花(阳城焙面面塑)。
张红霞,自幼在父母的影响下开始学习焙面娃娃这项民间艺术。经过多年的实践逐步在制作中学到了老艺人的传统制作方法,比较熟练完整的掌握了阳城焙面面塑的关键工艺技术和操作技巧,并逐步推陈出新,其技艺精湛高超。她在当地阳城焙面面塑技艺方面具有相当代表性、影响力和核心作用,尤其对戏曲或传说中的人物形象信手捏来。其作品多次参加了各种展演活动并获奖。其传承谱系真实清晰,是家族传承,并广受弟子传承阳城焙面面塑技艺,为阳城焙面面塑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意推荐为该项目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2017年12月28日,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名单。
一团焙面,在张红霞的手中捏来捏去就变成“何仙姑”“白娘子”等一件件艺术品。32年前,阳城面塑传人、年世已高的老公公交代媳妇张红霞,一定要把阳城面塑传承下去!从此那双纤细的手、灵巧的心与显得冷清的焙面面塑绑在了一起。
焙面面塑当地人俗称焙面娃娃,每年农历七月十五,娘家都要给出嫁三年的女儿送焙面娃娃,后来,小孩满月、老人祝寿也送焙面娃娃。张红霞在她的住处,一边讲着焙面娃娃的由来、用途、寓意,一边演示着它的制作过程。用杏仁水和好面,再搓成人形,搭配上“花朵”“云纹”,一个腾云驾雾、衣袂飘飘的“何仙姑”降临了。之后,除面部、手脚等露白部分用白菜叶遮住,其余均用熬好的糖稀上色,最后用套锅烤焙个把小时方能出锅。
“费时费工,一天最多烤制5个。”张红霞说,习俗的变化和快节奏的生活改变了焙面娃娃的命运,焙面娃娃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可作为传承者又怎能轻言放弃,“我一定会坚持传承下去。”正是有了这份坚守与执著,张红霞延伸着焙面娃娃的生命。如今,随着精神文化生活的升温,越来越多的人关注非遗项目,张红霞也投入了新的战斗,对焙面娃娃的爱好者进行培训,参加各种文化展览,阳城焙面娃娃的知名度一次次得到提升,逐渐成为阳城一张响亮的文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