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花灯戏(思南花灯戏)

  【类别】:传统戏剧

  【公布时间】:2006(第一批)

  【类型】:新增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思南县

  【保护单位】:思南县文化馆

  【项目简介】:

  思南花灯源于唐代,盛行于明末清初。由于历史原因,思南花灯受邻省的影响较大。自汉代以来,汉民族的不断迁入,中原文化、吴越文化、巴楚文化随之先后进入,与土著文化长期共存,使得思南花灯具有很大的融合性。明清时期,思南花灯活动频繁,演出组织形式上多以自然村寨为主,并设灯会、设会长,即灯头。传统花灯只在农历春节元宵期间演出,玩灯前要祭灯神——隋阳太子,好耍郎君,十二花园姐妹等。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平时如遇瘟神、红白喜事,老百姓也组织唱灯,目的是消除灾难,分享太平。到清朝中后期。部分灯班已逐步形成矮台灯班,再后来,发展成为职业花灯戏班。

  思南花灯,是贵州东路花灯的代表和发源地,在贵州戏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广大农民在生产劳动中的必然产物。其题材、内容、形式都来自人们的日常生活,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婉转动听的唱腔,高亢激越的花灯打击乐,优美迷人的舞蹈以及美丽独特的服饰道具,而倍受人们青睐。是土汉族文化和多民族文化结合的产物,同时又注入了乌江地域与各民族文化的特质,形成了特有的艺术品格,使其具有迷人的艺术魅力。

  花灯戏是广泛流行于汉民族中的一种戏曲艺术形式。其突出特征是手不离扇、帕,载歌载舞,唱与做紧密结合。花灯戏源于民间花灯歌舞,是清末民初形成的一种地方戏曲形式。在流行过程中因受当地方言、民歌、习俗等影响而形成不同演唱和表演风格。


上一篇:【传统音乐】 铜鼓舞(雷山苗族铜鼓舞)(国家级)(贵州省)

下一篇:【曲艺】 侗戏(国家级)(贵州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