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桦树皮制作技艺(鄂伦春族桦树皮船制作技艺)

  【类别】:传统技艺

  【公布时间】:2008(第二批)

  【类型】:扩展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

  【保护单位】:大兴安岭地区群众艺术馆

  【项目简介】:

  鄂伦春族世代居住在大兴安岭地区的呼玛县白银纳村和塔河县十八站等地。白银纳村和十八站境内,呼玛河贯流而过,水网密布,年平均降水量约四百毫米。丰富的水系为鄂伦春族的夏季渔猎准备了充分条件。在长期狩猎过程中,鄂伦春族先人创造出了一种便于水上活动的桦皮船。

  桦皮船是鄂伦春族夏季渔猎生产、生活的必备交通工具,鄂伦春语称为“奥木鲁钦”,它就地取材,制作简便,以大兴安岭的障子松板条做骨架,以高寒地带生长的白桦树树皮为船体,然后用松木削成的木钉加固,全船不用一根铁钉。成型后在接缝处涂抹松树油,经过烘烤,可达到密不渗水的效果。桦树皮船形如柳叶,轻便快捷,携带方便,“陆行载于马上,遇水用之以渡”,为鄂伦春族世代相承的独特生产生活用具。

  源远流长的鄂伦春族桦树皮船制作技艺是我国东北桦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时代的变迁,这一古老的传统手工技艺日趋衰微,亟待保护。

桦树皮资源丰富,还有桦树皮具备质地柔软,成张成片,易加工,不透水,桦树皮制品又具备轻便,不怕磕碰的种种特点。 鄂伦春人根据桦树皮柔韧性强,易塑造,富油脂,不易透水和腐烂的特点,加工制作了多种多样的日常生活用品,形成了独具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的桦树皮工艺品,及桦树皮船。

桦皮船是鄂伦春族用来狩猎、捕鱼以及渡河、驮载的工具。鄂伦春人的桦皮船,形制颇为特殊,敞口,船体中部较宽,船头、船尾尖细并微微上翘,状似剖开的梭子。其形态的另一大特征就是船身极矮,高度仅为20厘米左右,整个船体是扁平的。鄂伦春人的桦皮船有两个必不可少的附件那就是船桨和撑杆。

1945年10月出生,祖辈世代以制作桦树皮船为业。郭宝林自幼跟随父亲郭闹开学习传统手工制作桦树皮船技艺,手工技法精湛,凭借着丰厚的民间学识和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形成了独特的造船风格,他制作的桦树皮船受到当地鄂伦春族老人们的广泛好评和认可。鄂伦春人世代流传下来的传统技艺他几乎样样不丢。沉默内敛的郭宝林用自己的行动传承着鄂伦春人最根深蒂固的狩猎文化。

由于大、小兴安岭的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原生桦树林几近灭绝,没有成熟的桦树,就意味着无法制作桦皮船。正凶为如此,在鄂伦春人的桦皮船完全沦为博物馆的展品或是旅游者的收藏品之前,为郭宝林著书立传,将其精湛的桦皮船制作技艺记录下来,就显得十分紧迫和重要了。

2008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上一篇:【传统美术】 麦秆剪贴(国家级)(黑龙江省)

下一篇:【民俗】 端午节(五大连池药泉会)(黑龙江省黑河市 国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