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技艺】银饰锻制技艺(鹤庆银器锻制技艺)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国家级)
2019-05-28 11:09
【名称】:银饰锻制技艺(鹤庆银器锻制技艺)
【类别】:传统技艺
【公布时间】:2014(第四批)
【类型】:新增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鹤庆县
【保护单位】:鹤庆县文化馆
【项目简介】:
苗族银饰锻制技艺以银料为原料,银饰的式样和构造经过了匠师的精心设计,由绘图到雕刻和制作有30道工序,包含铸炼、吹烧、锻打、焊接、编结、镶嵌、擦洗和抛光等环节。
苗族银饰都是根据其自身历史文化演变而成,具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从银饰的品种、纹饰设计构造到制作组装都体现出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极高的文化品位。苗族银饰的加工是苗族民间独有的锻制技艺,自古以来都是在家庭作坊,由男性银匠手工锻制完成。银饰的式样和构造经过了匠师的精心设计,工艺流程极其复杂,即使是同一品种,也往往有若干种造型。
论工艺,苗族银饰锻制技艺主要有錾刻和编结两种。根据錾刻或编结工艺的需要,银匠先把熔炼过的白银制成薄片、银条或银丝,一件银饰少则需要十多道、多则需要三十多道工序才能完成,包含铸炼、捶打、錾刻焊接、编结、洗涤等环节,总体而言,錾刻工艺的银饰,银料多以实心的块或面材模压而成,呈现厚重的造型,在银片上錾刻精美的纹饰。编结工艺的银饰,银料是将银条拉丝而成,通过编丝呈现各式线状的纹饰,玲珑剔透。
苗族银饰在工艺上也有粗件和细件之分。粗件并不是说银饰制作粗糙,而是指锻制一类大工艺,或指大件银饰,如项圈、压领、手镯等;细件是指需要精细加工,或指小件银饰,其中包括大件银饰的配件等,如银铃、银花、银雀.银蝴蝶、银针、银泡、银链、耳坠、戒指等。但这种划分并不是绝对的,如大银角、空心、泡花的项圈,虽是大件,但也需錾刻等精工细作,更是精致细腻,巧夺天工。
2014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