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苗族花山节(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国家级)
2019-05-28 09:31
【名称】:苗族花山节
【类别】:民俗
【公布时间】:2014(第四批)
【类型】:新增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屏边苗族自治县
【保护单位】:屏边苗族自治县文化馆
【项目简介】:
苗族花山节,流行于云南省屏边苗族自治县的传统民俗活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花山节又叫“跳场”“跳花”“耍花山”“踩花山”,是祭祀苗族远古祖先“蚩尤”的节日,通常在农历正月初一到十五间进行,主要活动内容有倒爬花杆、对歌、跳芦笙、练武术、赛马斗牛等。
苗族花山节每年农历正月初二至初六举行。届时,来自四面八方的苗族人民,潮水般地涌入花山场。围绕“花杆”跳三步舞、蹬脚舞,打“芦笙架”,跳狮子舞,斗牛等,整个花山场上一片欢腾。青年男女对唱山歌,倾吐钟情,一旦相爱,即互赠信物,直至缘定终身。
苗族斗牛:斗牛,是苗族花山节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它体现苗族人民崇尚坚强有力和健壮体魄,寄托着苗族同胞对来年风调雨顺、谷丰登、六畜兴旺的期盼。
苗族爬花杆:踩花山 先要立花杆,无杆则不成花山。花杆是用一棵直的杉树做成的,高约30米,刮去树皮,修去枝叉,仅留丛青翠的树冠,然后立埋于选好的花山场中心,在距杆顶二三左右的地方,挂上红、黄、蓝、白四色长幅彩旗以及象征喜庆和奖励爬杆优胜者的芦笙、猪头和几斤白酒等。
苗族对歌:花山节上还有一个有趣的活动,那就是苗族男女青年的对歌。对歌,其实是他们相互认识、相互了解、表达爱慕之情的一种方式。当斗牛、赛马、爬花杆等传统活动在陆续进行的候,一些性急的咪哆早就“一心二用”心猿意马了。他们暗中已经物色好对歌的对象。他们边走边看,四处游动,向物色好的巨标靠拢。来到姑娘身边便打开花伞罩住姑娘,清清嗓子,轻轻哐起音调婉转而深情的情歌。被雨伞罩住的姑娘,耳朵留神地听着,眼睛档档地打量对方。如果感觉不称心就保持沉默或者略唱一二句,客气的谢绝,如果中意,就柔情的回唱。
苗族赛芦笙:赛芦笙是花山节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苗族同胞喜闻乐见的种娱乐形式。五彩缤纷的花山场上,到处是优美动听的芦笙曲调、轻快悦人的芦笙舞姿。
2014年11月11日,云南省屏边苗族自治县申报的苗族花山节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X-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