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技艺】 苏绣(苏州市)传承人:蒋雪英
2019-05-07 10:28

蒋雪英出生于1933年,是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在日本享有"人间国宝"之盛誉,作品也获得“蒋氏刺绣"之美称。
蒋雪英(1933--)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女。江苏吴县人。现任苏州市吴县刺绣总厂兼和服分厂厂长。为全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苏省刺绣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刺绣艺术50多年,代表作品有《荷香鸭肥》、《梅花欢喜漫天雪》、《云龙》等,在国内外展出受到一致好评。她研制、指导的苏州刺绣和服腰带在日本享有很高的声誉,近20多年来应邀25次东渡扶桑,进行刺绣技艺表演和作品展览,其中《七鹤礼服》荣获大奖,被日本著名影星山口百惠选用结婚礼服。《狮子留袖和服》被日本天皇女儿倍加青睐而珍藏宫中。她在日本享有"人间国宝"之盛誉,作品也获得“蒋氏刺绣"之美称。
蒋雪英(1933--)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女。江苏吴县人。现任苏州市吴县刺绣总厂兼和服分厂厂长。为全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苏省刺绣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刺绣艺术50多年,代表作品有《荷香鸭肥》、《梅花欢喜漫天雪》、《云龙》等,在国内外展出受到一致好评。她研制、指导的苏州刺绣和服腰带在日本享有很高的声誉,近20多年来应邀25次东渡扶桑,进行刺绣技艺表演和作品展览,其中《七鹤礼服》荣获大奖,被日本著名影星山口百惠选用结婚礼服。《狮子留袖和服》被日本天皇女儿倍加青睐而珍藏宫中。她在日本享有"人间国宝"之盛誉,作品也获得“蒋氏刺绣"之美称。
进入吴县刺绣总厂后,蒋雪英亲自辅导万余名绣女掌握了绣制和服腰带技能,靠着滚雪球效应,苏州两万余名绣女成了绣制和服腰带好手,每日坐在家中飞针走线,靠着一针一线辛勤劳作,她们盖起了楼房,妇女的地位也提高了,这是蒋雪英最自豪的事。
从1973年起,在吴县刺绣总厂唱主角的台布让位给和服腰带,和服腰带绣制的销售额年年攀升,从1973年的9.11万元飙升至1989年的3005.5万元,截至2002年,和服腰带来料加工总额为4亿余元,利润逾亿元。

大家都认为,功臣蒋雪英应该赚得盆满钵满。但事实上,她依旧过着恬淡的生活,靠微薄的工资度日,1973年,月工资只有36元,1996年起6年间,她承包吴县刺绣总厂和服分厂后,每年上交数百万元利润,而她每年的奖金最高也不过2万元。如今,她每月退休工资4500元,在自己的公司,她则与退休员工一样只拿1600元。“每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追求,我一生致力于和服腰带事业,别人发财我不眼红”,她淡然一笑,甜甜的笑靥盛满了平和,超然物外。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日本和服销售的黄金时期,之后走下坡路,昔日兴盛的吴县刺绣总厂也日渐衰败,2003年1月,吴县刺绣总厂改制,所有员工退休或下岗,70岁的蒋雪英再次挑起沉甸甸的担子,她组建了苏州蒋雪英刺绣有限责任公司,吸纳吴县刺绣总厂下岗的30名员工。
她这名董事长、总经理毫无风光可言——破旧的桌椅、橱柜从原厂借用;公司成立之初,借用吴县刺绣总厂2000多平方米厂房,未满1年,天天被催赶着搬家。几经周转,2008年蒋雪英租借了原来的苏州刺绣厂的厂房重新创业,这时她已75岁。生意越来越难做,为节省开支,厂房面积越来越小。
“工作是一种乐趣,身体允许的话,我还要为后人多做点。”蒋雪英调侃自己现在与年轻人的生活方式相近,每天6点半起床,8点10分出门上班,清早在家烧好饭菜,带到公司,中午在微波炉上热一下,中餐就对付了,下午5点下班。
事实上,苏州文化界、工艺美术界的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蒋雪英老人的现状,为老人奔走呼吁。苏州工艺美术博物馆馆长马建庭,作为人大代表在今年苏州两会期间提交议案。“蒋雪英大师是我们非常尊敬的前辈,她曾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在苏州为数不多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她还荣获过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她用毕生心血保护着苏绣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政府应当进行充实的调研,并有针对性地对她进行扶持。”马建庭介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