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医学】 邓守和蒙古医正骨疗法(沈阳市)
2019-04-12 08:51
远古时期蒙古族人过着群居生活,但因居森林草原等寒冷潮湿之地,饮食简单。经常患病,在狩猎放牧、摔跤驯马、战争中经常出现众多骨伤病人。早期蒙古族人群中,已有掌握简单医学治疗的人,他们大部份是长者(包括女、男),他们生活经历丰富,智慧超群,受到人们尊重(现今蒙古族人仍遵循古代习俗听从长者老人的言传身教)。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刻苦钻研医术,病人肯求长者为他们治疗疾病,疗效让病人满意,长者经多年兼职行医成为蒙古先民掌握诊疗技术的医生。蒙古族人称“乌尔图 纳斯勒森 额木其”翻译现代汉语称“长者医生”。有些长者医生精骨伤科治疗,蒙古族人称“亚森 扎得伊 特穆特热乎 额木其”翻译现代汉语称“摸骨缝医生”。
摸骨缝医生用眼观查患者病体,闻病人气味等产生了早期蒙古医骨伤科望诊学科,蒙古语称“勿基乎 新基勒格”。
摸骨缝医生在诊治病人前询问病人,如果遇到危重病人先问其家人致病原因等,从此产生早期蒙古医骨伤科“问诊学”蒙古语称“阿苏乎 新基勒格”接骨医生经多年临床治疗养成习惯,用双手触摸骨伤病人患部,感觉病人所患病轻或重,由此产生蒙古医骨伤科诊断学。
摸骨缝医生平时摸查健康人骨骼,摸死人骨骼,掌握正常人标准,产生了触摸诊断蒙古语称“特穆特热基 沃讷习勒乎”是伟大蒙古族医家早期文明智慧结晶此方法流传至今。
经长年治疗摸骨缝医生发现有时骨折患者经正骨复位后病人有移位畸形症状发生。接骨医生在生活中发现多种实例如:小树苗经风等折段,有人用木棒配以绳子绑紧固定,使树木存活。从中受到启示接骨医生用简单木板或者用动物如山兔子腿骨(就地取材)用牛羊皮制成条绳包扎,固定骨折部位。形成骨伤科包扎、固定技术,后来医生发现骨伤病人用包扎、固定,中间空缺处须填塞物品用牛羊毛洗净后填入患部使患者感到疼痛减轻。
摸骨缝医生经常跟随狩猎人解剖动物尸体,观查因各种原因死亡之人,时有解剖尸体,获得医学经验。经接骨医生努力形成了医学系统,解剖学科蒙古语称“图亚奇拉乎 萨拉”为骨伤科打下了基础。
蒙古族医师经长时期临床治疗学会就地认药用药治疗各科病人,包括骨伤用药。蒙古族人称他们“额姆奇”,蒙古语译汉语为“施用药物的人”,骨伤科用蒙古药解决了骨伤病人因伤致发烧临床表现,通过药物调合脏腑消炎治肿胀及愈后临床症状治疗,标志着蒙医整骨学形成了完整学科。
清朝时期蒙古人信奉藏传佛教,藏医药由医僧也随之传入,现在的辽宁阜新蒙古族地区。於康熙四十三年御赐建“瑞应寺”始祖活佛 蒙医药学家;萨姆丹桑布 白塔干塔尔创建门巴扎仓(医学僧院)成为漠南蒙医药传承中心。邓守和的师爷蒙医药学家乌恩 、巴雅尔喇嘛(第八代医僧)门巴扎仓毕业,获“曼冉巴”学位(医学博士)。其手术器械、秘方手稿传流于邓守和医师(第十代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