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技艺】沈阳胡魁章制笔工艺(沈阳市)
2019-03-20 13:22
【项目名称】沈阳胡魁章制笔工艺
【项目类别】传统技艺
【项目地区】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
【项目级别】省级
【项目保护单位】沈阳胡魁章笔庄
【项目批准时间】2007年6月7日《沈阳胡魁章制笔工艺》被列入辽宁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项目简介】
胡魁章毛笔源于天下闻名的“湖笔”,具有尖、圆、齐、健的特点。清道光三年(1823年),浙江吴兴人胡魁章在家乡湖州开设了一家笔庄,并以他的名字命名为“胡魁章笔庄”。道光末年,奉天行宫的皇陵总管福康阿,慕名从胡魁章笔庄订购一批毛笔送入北京,深得皇亲国戚、军机大臣的赞赏,胡魁章毛笔从此成为朝廷贡品。
清咸丰四年(1854年),胡魁章为了扩大生意,出资2000银圆来到当时的奉天,在四平街悦来栈胡同开设分号,最初叫“胡魁章文具店”,兼营文具、乐器。在沈阳,胡魁章发现,北方冬季的黄鼠狼尾、狐狸尾毫毛粗长丰厚,这是南方所没有的上好材料。南方禽畜毛制成的毛笔,阴柔有余而阳刚不足,于是胡魁章将笔业重点放在了东北。
胡魁章为人诚信严谨,并深谙经营之道。他对毛笔质量的要求十分严格,凡是达不到“四德”(尖、圆、齐、健)标准的毛笔,一律不得销售。“尖”,指笔头粘起来后尖锐有锋;“圆”,指笔头的轮廓浑圆有形;“齐”,指笔毛散开后要平齐;“健”,是笔的弹性好,变形后能迅速恢复原样。这“四德”也成为笔庄百年来始终坚守的传统。
1909年,胡魁章将笔庄生意交给孙子胡沛然经营,哈尔滨、满洲里、长春、四平、大连等皆设有胡魁章笔庄分号,胡魁章笔庄发展到了鼎盛时期。1956年胡魁章、李湛章合并吸收了文华、吉祥、君文公等文具店,成立胡魁章笔庄总店,经营至今。1993年,胡魁章笔庄被认定为“中华老字号”,2007年入选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早期胡魁章毛笔的原料主要来自湖州,后来胡魁章发现北方的黄鼠狼尾毛更适宜制作狼毫笔。由于北方冬季非常寒冷,动物的兽毛在这个时期生长得最旺盛,且毛质坚挺,毛针粗壮。因此,胡魁章选用寒冬季节捕猎的黄鼠狼的尾毛,加上香狸毛、貉针毛等辅料,制成毛笔。
胡魁章毛笔为纯手工制作,从开始择料到最后包装共有126道工序制成一支笔。工艺分为“水盆”和“干桌”两大类:“水盆”,指制作笔头,包括浸、梳、齐、垫等工序;“干桌”,指对经由“水盆”制作的初期笔头进行加工,包括择笔、刻字、检验、包装等工序。由于工序复杂,一般工人只单学单做“水盆”或“干桌”,再相互配合,制成毛笔。
沈阳胡魁章笔庄历经150多年的发展沿革,是东北地区唯一一家手工制笔的老字号,现有自制笔40多种,分为狼毫、羊毫、兼毫三大系列。其招牌名笔“青山挂雪”、“落笔惊风”、“大狼毫”、“极品狼毫”等,深受广大文人墨客的喜爱。
毛笔是风雅之物,但制作过程却全无挥毫泼墨的诗情画意。具体而言,从备料、选毫、苘麻处理、水盆,到制杆、装套、干桌、刻字八大环节126道工序,皆由手工完成。如今,在辽宁省人民医院后身的一处居民楼内,就藏着胡魁章笔庄的制笔车间。说是车间,不过是普通的居民住宅简易改建而来,四张斑驳的桌子,几把破旧的靠背椅,案桌上摆放的各种工具和制笔半成品,目光所及皆透着繁琐、枯燥、沉闷的味道。
然而,李世美、张国茹两位传承人一干就是三十多年。李世美传承的“水盆”工艺,先将原料毛连皮浸泡到水盆里,然后根据毫毛的长短粗细,用牛骨梳细细梳理。这个过程中还要把不合格的杂毛剔除,然后再分类排齐,做成一撮撮笔头的雏形。经由“水盆”工艺做出的笔头雏形交给张国茹后,便开始进行“干桌”加工。“干桌”工艺里最关键的工序是择笔和挂尖。择笔又叫齐笔,是用工具刀把毛锋不好的毫毛剔除,要求下刀力道精准;挂尖则要对笔尖进行反复整理。这两项工序极考验师傅的细心和功夫。30年不间断磨砺,张国茹的右手大拇指外侧结成了黄豆粒般厚厚的茧子,成为她多年潜心修笔的见证。
张国茹是下乡回城后到胡魁章笔庄工作的,起初学艺时,她的师傅既不让动手,也不允许提问,张国茹只能细心地看,可却一直摸不到头绪,“一支笔头,上面那么多根毛,择哪根不择哪根啊?”张国茹急得哭了很多次。直到学艺一年之后,她才有机会练手,一点点摸索到了“干桌”工艺的精髓。
沿用传统手工技艺制作毛笔,胡魁章笔庄的毛笔虽品质上乘、技艺精湛,但始终产量不高。随着制笔业机器化生产的运用,纯手工制笔更是遇到了生存考验。1998年企业转制后,由于传统经营模式的限制,笔庄的生意每况愈下,门店也辗转搬迁,甚至缩小到了10多平方米。
李世美与张国茹共为胡魁章笔庄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二十余年制作毛笔质量如一稳定。李世美和张国茹亲历了胡魁章笔庄的经营之困,制笔技艺的传承之难,但她们谨遵师训,不离不弃。2007年,两人入选省级非遗传承人后,胡魁章笔庄的生意也有所回暖。最令人高兴的是,美术专业院校出身的90后年轻人盛启泽、邹红,因热衷传统手工艺投身毛笔制作与研究工作,胡魁章制笔技艺终于后继有人。
【非遗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