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美术】山门民间剪纸(宁国市)
2019-01-10 15:00
种类:民间美术(工艺)
地区:港口镇
传承人:孙国兰
主要艺术成绩:以孙国兰为代表的山门剪纸构图饱满、造型生动,具有刚柔适度的刀味和点线面构成的美感。
历史沿革:
旧时的山门农村,人们常常把剪纸技艺高低作为品评女性灵巧和笨拙的标准。丰富的民俗活动为剪纸提供了自由发展的创作空间和题材。如岁令时节、居住、服饰、诞生成年、婚葬都在剪纸中得到反映。
工艺流程:
1、起稿:构思确定后,起稿布局,对画面进行具体描绘,画出黑白效果。
2、剪、刻:用刀刻须将画面和纸定好,将四角固定在蜡盘上。刀刻的顺序如同写字一样有上到下,由左到右,由小到大,由细到粗,由局部到整体。尽量避免重复用刀,不要的部分必须刻断。
3、揭离:剪刻完毕需要把剪纸一张张揭开,一边揭一边吹。
4、粘贴:揭离完毕后还需要把成品粘贴在起来。便于保存。
5、成品修复:在剪刻时有时会走刀剪坏,小面积的刻坏就把局部刻走,补上一块重新刻。
代表作品:
《黄山风光》、《鞋花》、《喜花》、《围兜》、《窗花》。
传统题材寓意及用途:
民间的“吉祥图”、“年年有余”、“竹报平安”等图案表现了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正月十五闹花灯,贴上剪纸更加绚丽引人;三月清明祭品要摆放剪纸表达怀祖之情;五月端午剪贴“五毒”以之避疫;七月七日乞巧节,姑娘相聚一起剪花样、赛智慧。
材料工具:
剪刀----挑选比较轻巧,刀尖比较细的,松紧适度为宜;
刻刀----主要有斜刻刀和圆扣刀;
蜡盘----木板四周钉上1厘米后的木条,将草木灰与黄蜡加热搅拌倒入木板压平冷却即可;
纸张----大红纸、染色宣纸、蜡光纸。
传承状况:
该技艺历代在山门一带乡村都有传承。但由于战乱和文革的影响,几经兴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酷爱剪纸艺术的孙国兰在民间收集学艺,后来又从事妇女及文化工作,使山门剪纸得到保护、传承。
主要艺术成绩:
以孙国兰为代表的山门剪纸构图饱满、造型生动,具有刚柔适度的刀味和点线面构成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