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技艺】黄花云尖加工制作(宁国市)
2019-01-10 14:57
种类:民间手工技艺(农畜产品加工)
地区:青龙乡
传承人:薛亮
主要艺术成绩:
1、创制研发制作黄花云尖名茶,制作完成参评茶样。
2、制定黄花云尖名茶生产技术规程。
3、开展黄花云尖名茶生产技术培训。
历史沿革:
宁国产茶历史悠久,早在唐宋时期即盛产茶叶。据宋代李清传(1162年)所著《建炎杂记》记载:宁国岁茶112万斤,宁国县鸦茶为贡品。明代徐渭《刻徐文长先生秘集》中记载的有“罗介、天池、武夷、龙井、鸦坑、鸦山、蒙山-------等。”鸦坑就是位于宁国高峰东南,即现在的方塘乡潘茶村。清康熙年间,张所勉著《鸦山辨》称“宁邑产茶不一处,龙潭、高峰、济川、千亩诸地皆可入志”。民国25年修篡的《宁国县志》载“宁国茶叶以高峰为最,色绿而味香醇厚,若改良焙法,不让龙井”。
1984年,我市农业部门茶叶技术人员利用我市茶叶群体良种“黄花山大叶种”和“猪儿茶”种茶树芽叶试制成功了“黄花云尖”名茶。在1984年5月宣城行署特种茶生产座谈会上获得一致好评。1985年5月,在安徽省新名茶良种优质茶评选会上,“黄花云尖”品质名列前茅,被推荐参加全国评比。1985年6月,“黄花云尖”被评定为全国十一种新名茶之一,并获得农牧渔业部优质农产品证书和奖杯,从而结束了我市没有名茶的历史。1988年,“黄花云尖”名茶再次被农业部审定为全国名茶,再次获得农业部优质农产品证书。
工艺流程:
1、鲜叶采摘:按标准分批及时采摘茶树鲜叶。
2、鲜叶摊放:分等分级摊放。
3、杀青:高温杀青,使多酚氧化酶失活,形成绿茶品质,散发部分水分。
4、做形:使外形挺直平伏。
5、头烘:进一步蒸发叶子水分,促使香气发展,使外形更加平伏。
6、二烘:使茶叶进一步干燥并发展香气,便于贮藏。
7、复火:复火后装箱密封保存,并促进高雅香气和醇美滋味的形成。
相关材料工具:
材料:原料采用黄花山大叶种、宁国猪耳朵茶和地方群良种茶树为鲜叶原料
工具:制茶锅灶、竹匾、茶烘等
产品用途:
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茶叶能满足消费者饮茶的生理需要,具有精神文化享受和生理保健作用。
传承状况:
农业部门20多年来每年在“黄花云尖”产区开展技术培训,发放技术资料,保证“黄花云尖”产品的质量稳定,产量不断提高,带动茶农5000户。2007年宁国市“黄花云尖”名茶90吨,较上年85吨增长5.9%;产值2250万元,较上年1955万元增长15.1%。“黄花云尖”畅销省内外,部分销往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