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类:民间舞蹈(岁时节令习俗舞蹈)


地区:港口镇

 

传承人:魏元福


主要艺术成绩:
    把解放前流传于宁国的传统舞龙灯活动传承并发扬,并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多次组织参与当地的各项文化活动 ,使得舞龙灯活动在宁国得以生存发展壮大。


历史沿革:
    以前在港口就非常盛行逢农历正月十五和“二月二”就进行舞龙灯。由于后来文革时期有所中断。从20世纪80年代后,农民生活水平日趋提高,舞龙灯活动又再次得以发展。舞龙灯的目的是在于庆祝头年丰收,并祈求当年国泰民安,五谷丰登。


表演内容形式及特点:
    每年农历十五或“二月二”(如遇“二月二下雨则改在二月二十五”)都会开展舞龙灯活动。龙的节数以当年是否闰月为准。闰月为十三节,不闰月为十二节。龙头及龙尾由两人同玩。前方为锣鼓开道,称为“雷公电母”。在龙的左右有“祥云”(最少有八个)相伴。“祥云”由小把戏(小孩)扮演。在做龙翻转的过程中“祥云”紧跟龙的旁边,这称之谓“跑云”。大规模的舞龙灯还会伴有划旱船、踩高跷、挑花蓝等活动。表演的节目有“走龙”、“拜四方”、“玩长龙”、“跪龙”、“盘龙”、“出天门”等。龙分老龙和子龙两种。


服饰道具:
    服装统一,“老龙”的演出人员为黄色头巾、长衣、长裤、鞋子。“子龙”的演出人员为绿色服装。


舞蹈音乐:
    锣鼓节奏


传承状况: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在以港口为主要活动点之后,宁国其他乡镇也相继组织了几支龙灯队伍。每年在正月十五都有六七支龙灯队伍到市区进行闹元宵活动。



上一篇:【传统舞蹈】畲族竹竿舞(宁国市)

下一篇:【传统舞蹈】船儿灯(宁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