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晒红菸加工技艺俗称刨烟,是将烟叶切制成烟丝的一种传统加工技艺。
    桐乡晒红烟生产已有300余年的历史,据清光绪《洑院志》记载:“烟叶多产于西南乡桐界,而嘉界绝少,他处人称日桐洑烟,乡人种此者,利较桑麻尤厚。” 桐乡晒红烟素以色泽红亮、质地柔韧、油分丰润、不易破裂、香味浓郁、品质优良而著称,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的信誉,是我市传统出口创汇商品,被列为全国名晾晒烟出口基地县市之一。晒红烟与杭白菊、小湖羊皮称为“桐乡三大宝”名特产品。
    烟丝在烟草行业发展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其生产历史悠久,明代浙江人谈迁的《枣林杂俎》有将烟叶"采而干之,刃批如丝. "的记载。最初的烟丝生产,多为农民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结构.随着消费的增长,烟丝加工业从 农业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手工业.进入清代以后,烟丝生产发展很快. 清康熙至乾隆间(1662~1763) 更盛。
    烟丝按其吸食方式的不同分为水烟、旱烟两类。水烟是用铜水烟壶通过水过滤后吸用的,一般城镇及家境较好者(非体力劳动者)为多;旱烟在桐乡农村很普及,几乎家家都有,农民每天下地劳作,旱烟炉是必非带之物。在旱烟、水烟盛行的年代,烟丝 生产销售遍布乡镇和农村,桐乡各镇都有较具规模的刨烟店,在乡村集市和偏远地区,也都有刨烟师傅加工烟丝。据凤呜街道尤文元回忆,上世纪八十年代凤呜街道李介弄一带就有10多个刨烟师傅。但随着卷烟的兴起,烟丝被逐步取代, 刨烟行业逐渐消退,到现在,桐乡还在从业的刨烟师傅已经为数不多,刨烟也不再是其主业,而且他们都已没徒弟,后继无人。
    2015年,桐乡晒红菸加工技艺被列入第五批嘉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上一篇:【体育与杂技】乌镇童玩(嘉兴市)

下一篇:【传统技艺】乌镇镬子浇铸技艺(嘉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