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船寮及木船修理技艺,是将漏水或是船体损坏的木制船,用木料、麻丝、石灰、拼钉、桐油等材料和工艺进行修复的技术,是对旧时江南一带盛行的木制船,进行一种必不可少的修理维护保养技术。

中国江南地区水系发达,特别是乌镇紧邻京杭大运河和太湖,过去人们出行和商贸,唯一依靠的就是水上交通。由于木船容易腐蚀,再加之使用频繁,日常的修理和维护就显得非常重要。而乌镇就有多处修理和维护木船的船寮和经验丰富的修船匠。

修理和维护木船大致分两种,一种是对船体漏水和受损后的木船进行修理和修复,另一种为日常的保养和维护。一般情况下,对修理、修复的木船,需要对船体进行洗净、晾干、挖净、修缝、嵌实、上油、晾干、试水等许多繁复的工艺后才能重新下水;而另一种日常维护和保养的工艺较为简单,则对木船进行清理和抹油等一般性的维护保养。然而不管修理、修复、保养和维护,均需要将船“拔”进木船修理工场——船寮,继而进行修理和维护。

修木船技术是伴随着京杭大运河上著名的“漕运”而诞生的,特别是在盛唐时期,乌镇的船寮十分兴旺。上个世纪80年代随着水泥船、钢质船的问世,以及陆路、空运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替代了水上木船,这种修理和维护木船技艺开始淡出人们的视线,这项民间的修船工艺也濒临失传。

由于乌镇整个镇区与水为邻,尤其西栅是有着72座古桥、12个不同大小的“岛式”历史街区,更是水源充沛、河道密布,景区现有近200多条摇橹船,为游客提供原生态的摆渡、观光等原始的交通方式,因此,重新恢复了民间船寮,聘请了民间有着几十年修船经验的修船工匠,让修船这一有着千年历史的民间传统手工艺重现民间,让这门被历史遗忘的“江南一技”得到传承。

2010年,乌镇船寮及木船修理技艺被列入第四批嘉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上一篇:【传统技艺】乌镇竹编(嘉兴市)

下一篇:【传统技艺】高桥糕制作技艺(嘉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