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吕留良传说(嘉兴市)
2019-01-02 15:19

吕留良(1629~1683),明末清初杰出的学者、思想家、诗人和时文评论家、出版家。字庄生,又名光轮(一作光纶),字用晦,号晚村,别号耻翁、南阳布衣、吕医山人等,暮年削发为僧,名耐可,字不昧,号何求老人。浙江崇德县(今浙江省桐乡市崇福镇)人。
吕留良自幼聪慧过人,8岁能赋诗作文,13岁参加文社“征书社”,他独立特行、博学多艺,在文学、医学、史学、出版等方面均有深湛造诣,先后写出了《吕晚村文集》、《东庄吟稿》、《吕氏医案》、《宋诗钞》等几十部著作。吕留良为人正直,民族气节很强,明亡后,他一直不满清朝的统治,拒绝参加科举考试,也不愿意在清朝为官,后结识黄宗羲等人,相互究治为学处世之道,乃决意摒弃科举之业,专心探讨治乱之源。中年以后,他隐居行医,评选时文,为学尊崇朱熹,处世坚守气节。清康熙年间,他誓死拒绝博学鸿儒之荐,削发为僧,隐居吴兴妙山。1968年病逝,葬于识村祖茔(在今浙江桐乡崇福镇)。
吕留良死后49年,即清雍正十年(1732年),受湖南儒生曾静反清一案牵连,被雍正皇帝钦定为“大逆”罪名,惨遭开棺戮尸枭示之刑,其子孙、亲戚、弟子广受株连,无一幸免,铸成清代震惊全国的文字冤狱。使吕留良获罪的原因主要是他的著作、日记和书信。他在日记中多有“谤议及于皇考”的言论,被定为“思想罪”。辛亥革命后,吕留良被尊为反清志士,始得昭雪翻案,为了纪念这一位先贤,桐乡市在崇福镇中山公园内修建了纪念他的建筑群“吕园”,1988年,在园内重建了“吕晚村纪念亭”(文革时被毁), 还在桐乡市区域内以吕留良的名字命名了“留良”、“晚村”两个乡。
吕留良传说是流传于吕留良的故乡浙江桐乡崇福镇一带,歌颂其民族气节、博学广识以及其为人处世的民间传说,主要有《重见天日的传说》,《留良东庄角的传说》、《吕留良赈灾济贫的传说》、《梳妆石的传说》等,影响深远,为研究和吕留良的生平事迹、学术思想、诗文著作等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但这些传说大部分都是口耳相传,且在文革期间一度被禁止,文革结束后,只有村里几个上了年纪的老人还知道一些,再加上得不到有效的推广和保护,吕留良传说已鲜少有人知晓。
2010年,吕留良传说被列入第四批嘉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