蚩尤虽然在儒家典籍中形象负面,但神话传说一直有崇拜蚩尤的传统,华北地区的河北、山西一带有相关的崇拜活动。如南朝任昉的《述异志》记载冀州(今河北)有乐名《蚩尤戏》,民人头戴牛角而相抵;在太原的村落中人们祭蚩尤神。秦始皇亲祭蚩尤,为八神之一的战神,后世帝王、武将出征之前常祭拜蚩尤以求庇佑。

  传说蚩尤战败,身首异处,其墓即“蚩尤冢”也有多处,亦有民祭祀。山东省巨野县还在2001年斥资重建蚩尤墓并修建了“蚩尤广场”。

  根据蚩尤为黄帝六相,首管天时,故成为某种星相名称,称为“蚩尤旗”。根据《吕氏春秋》《史记》《隋书》等文献的描述,蚩尤旗应指某种彗星,是战伐的征兆。

  2.苗族地区

  苗族长期以来以蚩尤为祖。苗族川黔滇方言区,流传有“格蚩爷老”的传说。“格蚩爷老”又译“格蚩尤老”(苗语滇东北次方言:Gid Chib Yeul Laol),“格蚩”,意为爷爷、老人,“爷老”是英雄之意,是否就是蚩尤,尚有很大的争论,很多苗族学者就认为这是近代的苗族史学家的附和然后被汉族文人引用。

  论文:苗族和蚩尤的关系

  《尚书·吕刑》的这一段话,只是将蚩尤与苗民相提并论而已,并没有指出他们有血缘上的渊源承袭关系。作者从“这里把蚩尤与苗民联系起来叙述的”便推论出了“二者有前后承袭的关系。”“三苗之君习九黎之恶”与“其后三苗复九黎之德”这两个句子如果不结合上下文语境来解读,我们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何为“习”,何为“复”?是承袭还是学习、重复?前者意味着两者有族群的血缘的承袭关系,而后者仅仅是一个族群效仿了另一个族群的习俗,并非一定指他们具有渊源关系。

  最早将三苗与蚩尤的关系明朗化的是东汉人郑玄,他第一次提出了“苗民,即九黎之后”的观点。他是在注解《五帝本纪》的时候提出这种观点的。这种观点后来得到了很多学者的承袭,并发展到目前这个状况。

  可见,在古文献中并没有发现蚩尤与三苗、苗民的关系的直接记载,恰恰相反,

  《尚书·吕刑》中明确说明了“苗民”这个群体已经被灭绝了:“皇帝哀矜庶戮之不幸,报虐以威,遏绝苗民,无世在下。”意思是说皇帝怜悯被杀戮民众之无辜,对施暴政的人报以威罚,灭绝行虐的苗民,使他们没有后代留在世间。《尚书·吕刑》在另一处重复了这一观点:“上帝不蠲,降咎于苗。苗民无辞于罚,乃绝厥世。”这是说上帝不能赦免他们,降灾祸于苗民,苗民没有理由解除惩罚,因而他们的后代没有一个留在世上。当然,《尚书·吕刑》的这一条文只是周穆王的话,不是历史之实录。这里只是想说明,周穆王并不认为苗民还存在于世间,也就是说,他并不认为被灭绝的“苗民”与西周当时的任何族群有什么关系,“苗民”是一个西周时候就已经不存在了的人群。


上一篇:【民间文学】苗族蚩尤的历史考证(贵州省苗族)省级

下一篇:【民间文学】蚩尤的著名战役(贵州省苗族)省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