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美术】哈密维吾尔族刺绣(哈密地区)(市级)传承人:卡德尔·热合曼
2018-11-17 14:38
卡德尔生长在一个传统的维吾尔族家庭里,奶奶、母亲、姐姐,家里的几代人都擅长刺绣。受到家族传统文化的熏陶,他从小就喜欢画画,6岁就能独立剪纸、设计一些图案。所以,日常生活的场景常常是他剪纸、设计图案,母亲和姐姐绣制完成。在当地传统的观念里,刺绣都是女人们才干的活,这虽然不合乎传统,可是内心的喜欢仍然让这位男儿郎偷偷地坚持了下来,在农忙之余继续学习刺绣。
真正促使卡德尔·热合曼决心走上刺绣这条道路,是源于一场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2007年12月姐姐不幸病故,原有的生活平衡被打破了。“那天我种地回来,看见妈妈戴着老花镜在为爸爸绣帽子,十分伤心,”卡德尔回忆着说:“以前每年过节姐姐都要亲手给爸爸绣一顶新帽子,这个是我们最重要的传统。妈妈当时特别难受,我就说姐姐能做的我也会做,您要女儿,我也是女儿。”为了让妈妈不再难过,卡德尔·热合曼决定光明正大的承担起姐姐的义务,从那以后除了喜欢,刺绣更多了一份家庭的责任。刚开始的时候,不仅要面对村里人们的质疑,连家里人也不支持。“媳妇也不同意,说男人哪有绣花的。我说,‘我替姐姐绣花,妈妈高兴,我也高兴,我必须要帮助妈妈。’媳妇听了,就同意了。”2009年哈密市文化馆安排的展览活动上,卡德尔带去了很多自己的刺绣作品,收获了一致好评。多年的坚持,终于得到了人们的认可,让他激动不已。激动之余,更坚定了他对刺绣的热爱,并决心要把刺绣当成一份事业去做。
2015年,文化和旅游部(原文化部)、教育部启动了“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为非遗传播提供了展览展示的多种舞台。卡德尔·热合曼是广州大学第一期新疆哈密刺绣培训学员,培训学习不仅开阔了卡德尔的眼界,也让他更深刻的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差异。卡德尔向我们介绍了哈密维吾尔族传统刺绣与其它地区不同的工艺特点。首先是图案不同,哈密刺绣图案大多是花草动物,尤其是牡丹、荷花图案最多,并且花朵图案都特别大、很饱满。其次是色彩不同,哈密刺绣用色大胆艳丽,喜欢用黄色、紫色、蓝色、桃红色。在每个色相由浅及深的7个色号绣线中,一般用5个色号,最浅的那两个不用。最后是针法不同,常用的针法有平绣、盘绣、剁绣、打籽绣、长拉绣等,针法丰富多样,风格特色鲜明。卡德尔还一再强调“学习是为了更好的传承,不能丢掉自己民族的东西,每一个民族喜欢的绣花不一样!”
近年来,国家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高度重视,传统手工艺进入发展振兴的新阶段。2016年3月,文化和旅游部在哈密设立首个传统工艺工作站。雅昌文化集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和哈密行署签订合作协议,共同致力于包括哈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民族传统刺绣的工艺保护传承和市场化开发。如今,卡德尔的绣娘团队已有110多人,她们都是来自哈密当地周边农村的家庭妇女。卡德尔在培训之后回到新疆哈密,带领着这上百名绣娘积极传承新疆维吾尔刺绣,和她们一起开展刺绣设计再创造传承,设计的产品品种和范围丰富而多元,包括文创产品类、生活用品类、玩具类、旅游纪念用品类等等,年收入从培训前的几千元到数十万元,经济效益成百倍递增。
如今的卡德尔和他的团队,真正实现了非遗传承后继有人,非遗活化、文创扶贫的社会影响和绩效。在与政府、企业、学术团体的合作中,逐渐走上组织化规模化的发展轨道,接收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卡德尔自豪地说,“我们的订单供不应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