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音乐】山歌(乐清撞歌)(温州市)(省级)
2018-11-16 11:35
我国东南沿海丘陵地区“对山歌”,历史悠久,在音乐形态上相似于古代踏歌,可能是古代踏歌在东南沿海丘陵地区的一种遗存。但各地称呼不一,浙南多称“撞歌”、“抛歌”、“解歌”,福建地区多称“锁歌”,等等。乐清属于浙江南部,从现有对歌资料来看,有“田诗”、“抛歌”等,多以清江以北为多,著名的(北)雁荡山就位于其境内。
乐清对山歌,可在任何场合中唱,男女老幼都会唱,采茶对歌,叫“茶诗”,种田对歌,叫“田诗”,逢年过节对歌,叫“斗歌”,儿童对歌,叫“童诗”,这种被称为“诗”的歌,虽然在(现在的)形态上已无诗歌中的格式韵律等,但它和古代的“斗诗”密不可分。这些对山歌,一般为两人或数人,一问一答,问答均为(七言)四句,故歌手亦称“四句斗歌”、“四句对答”,内容和劳动生活紧密结合。在这些对歌中,出自牧童之口的对山歌,在形态上更多保留古代踏歌的遗存,如乐(清)北大荆“日出东方一点红”,为“一唱众和”,虚词(字)“沙来”、“罗啦罗来、“谣谣”等插四字、七字后,类似古代踏歌中的“和声”,听来非常古朴。“对鸟”是牧童对歌中的佼佼者,其影响力(在浙江民歌中)仅次于《采茶舞曲》,是中国民歌中的优秀作品,早于20世纪50年代由著名民歌手朱玲仙唱响北京,唱到莫斯科,1989年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亚太地区民歌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