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瑞安卖技(温州市)(省级)
2018-11-16 10:31
卖技亦称卖纻,是浙南部分县(包括瑞安、平阳、苍南)民间特有的一种贺年口头演唱艺术。
瑞安飞云江下游南岸的卖技(瑞安称卖纻)历史悠久,按传统说法,始于唐开元二年(公元714年)。民间曾有“唐代起因年年贺乡亲,流传到如今”之说。据健在的老人所知已有五代,清朝早有该项活动。瑞安市仙降镇、飞云镇可谓是“卖纻之乡”。
每逢春节期间,乡村里的“文化人”(民间称“卖纻”先生),便组织“班子”到当年有喜事的乡亲家中,手提灯笼演唱。唱词以七字句为主,方言押韵,无口白,无乐器伴奏。唱的内容有历史人物俗称“古人”(三国、列国);有地方编的故事《高机与吴三春》、《珍珠塔》;有按当地乡情编的《地方景》、《廿四节候》;有即时编的歌颂新社会、好人好事等内容。主要是祝贺年节、赞颂好事、歌功颂德、扬善贬恶。演唱分为两种形式:一为门头唱,二为开门入厅唱。前者时间短,人数少,十几分钟到几十分钟,主人送出礼品后即行结束;后者时间较长,人数也较多,大约七八个人到十几个人,时间须好几个小时或通宵达旦。
卖技这一民间文艺活动,具有较强的社会功能,如增强乡里情谊,促进团结,增添节日快乐,有利创建文明和谐社区等。然而,由于现代化进程快速推进,传承趋于濒危,亟待加强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