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地区:浙江省松阳县
  叙事歌中有的反映本民族的斗争历史,歌颂民族祖先的英雄业绩,一般由有名望的歌手在祭祀时歌唱,或由老族长边唱边讲述,如《高皇歌》《麟豹王歌》。也有反映历代王朝兴衰成败及其封建统治者带给劳动人民无穷灾难的《末朝歌》《封金山》《元朝十八帝》《灾荒歌》等。 畲族小说歌则是畲族民间歌手对族内外历史人物或艺术虚构人物的歌唱,有的是根据本民族流传的英雄人物编写的长篇叙事诗,如《钟良弼告阻考》;有的根据汉族章回小说或评话唱本改编,如《白蛇传》。 
  畲族的传统文化极为丰富。《高皇歌》是著名的史诗,主要叙述本民族起源和迁徙经过。畲族群众特别喜欢唱山歌,“畲歌”是畲族文化中的明珠。在祭祀、求神拜佛、招待客人、节日或平时的生活、劳动中,人们都以歌代言,对答如流。“小说歌”,是畲族叙事民歌的一种形式,多由汉族章回小说或评话唱本改编而成,也有的根据本民族民间故事编成,例如《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蓝佃玉》等。“婚礼舞”别开生面,男女双方采用“盘歌”(山歌对唱)方式表白爱情、订下婚约。 
  “三月三”是舍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其主要活动是去野外“踏青”,哈乌米饭,以缅怀祖先,放亦称“乌饭节”。乌米饭就是用一种植物的汁液把糯米饭染成乌色。相传在唐代,舍族首领雷万兴和蓝奉高,领导着舍族人民反抗当时的统治阶级,被朝廷军队围困在山上。将士们靠吃一种叫‘呜饭”的野果等充饥度过年关,第二年三月三日冲出包围,取得胜利。为纪念他们,人们把三月三日作为节日,吃“乌米饭”表示纪念。节日期间,附近几十里同宗词的畲族云集歌场,自晨至暮,对歌盘歌,内容为歌颂盘弧,怀念始祖。整个畲山,沉浸在一片歌的海洋之中。晚上,各家吃“二乌米饭”。深夜,进行祭祖活动。
  畲族民歌的种类很多,有叙事歌、风俗歌、劳动歌、时令歌、哀歌、儿歌等。编入《中国民间文学集成·浙江省卷》的畲族婚俗歌有935首,哀歌642首,还有用本土史实编成的《高王歌》、《打酒局》、《凤凰山》、《古老歌》和《汤夫人歌》等长联歌。《高王歌》是记述畲族渊源传说的长联歌,畲族人民视为传世之宝、民族史诗,畲族家喻户晓,世代传唱,全歌由112首诗组成。
  畲族民歌按题材内容大致可分为叙事歌(含神话传说歌和小说歌)、杂歌(含爱情、劳动生活、传授知识、伦理道德、娱乐生活等内容)、仪式歌(含婚仪歌、祭祖歌和功德歌等)。 
  畲族民歌是畲族人民的口头文学,是畲族文化的重要部分。畲族只有语言而无文字,常借用汉字记畲语音法手抄许多歌本。从2004年开始,周为民每年一册,收集畲歌1000多首。他说,旧社会畲民没有受文化教育的机会,把学歌唱歌作为一种重要文化生活。所以20世纪60年代以前,民歌普及率较高,常以歌代言,形成一套上山劳动、接待来客、婚丧喜事的对歌习俗。但到了现在,农村人口大量转移,青壮年劳力都进城务工,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加上流行文化的冲击,唱畲歌的人越来越少。


上一篇:【传统技艺】古典家具文化的“坚守者”(江门市)国家级 传承人:李炳祺

下一篇:【传统音乐】 朱三与刘二姐长篇叙事民歌(杭州市)(省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