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舞蹈】畲族耙槽舞(贵州黔南麻江县)省级
2018-11-15 09:58
畲族耙槽舞简介
畲族粑槽舞为畲族人民独有的一种丧葬舞蹈,集祭祀、娱乐为一体。源自畲族古上一个传说:相传一位名叫“代赖”的族长因武艺高强、能征善战而引起朝廷的恐惧,最终被朝廷设计诱杀。在其葬礼上,族人为表示对朝廷的愤恨而把打糍粑的粑槽反扣在地,然后用木棍冲打粑槽底部(粑槽的槽与朝廷的朝谐音,寓意冲击朝廷),体现了畲族人民不畏强暴,敢于抗争的民族精神。
畲族人民有语言,但无文字,粑槽舞起源于何时,至今有待考证,目前粑槽舞较流行的地方主要在六堡、岩莺、营山等几个畲族聚居村寨,原来只有在老人的葬礼上,也仅限于男人参加。 近年来,受外来文化影响,粑槽舞的发展在某些畲族聚居地有所变异,粑槽舞逐渐被用到某些节日庆典和迎宾表演上,身着盛装的妇女也围到舞场四周跳舞助兴。
丧葬中的粑槽舞有一套约定成俗程序、法和节拍。其程序主要分为祭祖、跳舞和结束三部分,参加人数仅限男人6名,但具体谁跳并不固定,凡是会跳者或想学者均可轮换上场,因而跳耙槽舞又是畲族男子展现自身才艺的一个舞台。畲族粑槽舞代代相传至今,仍保持着原有的风貌,使用畲族人家家都有生活用具耙槽作道具,传出的是古朴的打击声,配以粗犷的舞姿,将畲族人民豪放、朴实的性格体现得淋漓尽致,充分体现了畲族人民的智慧、勤劳和畲族精神文化。
畲族粑槽舞2005年被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出处:麻江县非遗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