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狮城迎百子灯(杭州市)(市级)
2018-11-05 15:29
每年正月初三以后,狮城及周边村庄各大姓中都有专人制作“迎百子灯”。“迎百子灯”用二丈长左右留枝叶的鲜毛竹二十根,每根毛竹枝上挂珠灯(小灯笼)50至60只,珠灯由篾与红色面料糊成,内可点燃蜡烛。到元宵凌晨五时左右,“百子灯”就全部集中到大堂(县衙门)前,每支由两人扛扶,最前面有唢呐、面锣、小鼓伴奏乐队引路。游行线路为沿东大街至东门,折过横街,至南门,再沿下西坑路过太平桥,经儒学堂前至西门,返回过碧玉亭,沿西大街到北大街直至北门,返回沿北大街至大堂转折下直大街,环太平桥,经下西坑路北段返大堂前,这就游遍了狮城所有主要街道。游行时,唢呐声声,鼓乐齐鸣,毛竹上的五六十只珠灯的灯光在晨曦中闪烁,二十支毛竹挚起一千多只珠灯蜿蜒行进,街坊四邻都早早地起来迎候“百子灯”,“百子灯”所到之处,鞭炮齐鸣,热闹壮观,整个行程到元宵中午结束。随着时代的发展,“迎百子灯”活动越搞越红火,进而逐步演化为当地百姓求子、托福、节庆的一种风俗活动。
1959年新安江水库建成,狮城浸没水底,狮城住户除少数后靠外,多数都移民他乡。此项活动也随着水库的形成和当地百姓的迁移而一度时期销声匿迹。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民间艺术重要性认识的提高,姜家“迎百子灯”这一独具地域特色的民间风俗活动,通过广大群文工作者的挖掘、整理,不仅创新了新的表演内容,而且“百子灯”的道具制作也从原先的毛竹向现代材料转变,采用工艺品竹竿,插上塑料竹枝竹叶,在竹枝上挂上红绸缎制作的20只小灯笼。然后,用红绸缎制作20只大灯笼,系在约1米长的竹竿一端。表演方式也有新变化,20位壮士一人手举一根“迎百子灯”,20位窈窕淑女一手持一只大灯笼。伴随音乐节奏,男女穿梭其中,男的手举“百子灯”口喊“嘿嘿”声,铿锵有力,展现男人的威武。女的舞动大灯笼,时而缓缓迈步,时而疾步如飞,可谓阿娜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