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埠,俗称河步、河桥。河埠是运河沿岸人们日常生活的依靠,是取水、洗涤、停泊、交易的场所。沿河而建的房屋,为防水淹,基础总要比河面高出一段,因此要接近水面,就要建造入水的踏级,即杭州人称的“河埠头”。这些踏级都是用石板砌筑的,有的嵌入墙内,有的临空悬挑,有的是靠墙实砌,有的上面做有屋顶遮风雨,有的在接近水面处做成宽绰的平台。运河拱墅区段现有许多百年甚至千年历史的古河埠,它们曾是运河人家做饭、洗菜、洗衣的必需场所,后来有了自来水,河埠头就去得少了。
“家家踏收入水,河埠捣衣声脆”。河埠是运河最引人注目的特色之一。
      在拱宸桥直街80-3号,我们有幸见到了82岁高龄的石桥,河埠建造传承人叶宝根老师傅,谈起年青时造石桥、造河埠的场景,老人兴奋不已。据老人介绍,当年建造河埠头的钱,多是靠民间和地方集资、募捐而来的善款。对建河埠的班工要求较高,一要信誉好,二要手艺好,这样才对得起捐款和募捐人。班头对手下的石匠、石工要求也较严格,要人品好、手艺高、肯吃苦。建河埠选址往往在老百姓集中生活、进出便利的河边,离桥脚远一点,宽窄则根据实地考察情况而定,可宽可窄,一般2公尺宽左右。河埠需用2个月工时来完成。建造河埠选址确定后,要祭水母娘娘,以祈求建造、使用均能安全,不出事故。然后第一步是打桩,第二步是扎框,第三步填充石头,第四步是灌绕浆。河埠是临水即建,关键技艺在于打桩,桩要打得密、打得深。古时打桩用的工具叫“石陀”,有把桩、把砣、拉砣等分工,靠的全是人力,打桩号子一喊,威武雄壮,十分气派。在砌架河埠时,要错缝对称,浅灰平缝,让人一看就感觉舒展流畅,结实耐用。
      而随着时代的进程,传统河埠建造技艺亦退出了人们的生活,当年的建造者都已年届古稀并后继乏人,因此挖掘、整理该技艺意义重大。

上一篇:【传统技艺】严东关致中和酿酒技艺(杭州市)(市级)传承人:白洪利

下一篇:【传统技艺】运河石桥建造技艺(杭州市)(市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