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脚戏又称“滑稽”,早期则由一人单独表演,说笑话、讲故事、学方言、唱戏曲……是在杭州发芽、上海长成的。它流行于浙江、江苏、上海一带。独脚戏的创始人是“滑稽三大家”之一的江笑笑在二十世纪初,在老师杜宝林“双卖口”式的“双档杭州小热昏”的基础上,又吸收了“趣剧”和“双簧”的表演技巧,与鲍乐乐一起,创造了以说笑话为主的“长脚笑话”。擅长以说有情节、有人物、有起伏的长段子。二人具有较高的说表技巧,注重铺垫伏笔,讲究张驰起落,有引人入胜、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经常在故事结构中蕴藏着喜剧性的笑料来吸引观众,围绕喜剧性的情节来挖掘笑料,不过多地追求“外插花”和零碎的噱头,他的段子往往在开始时没有多少笑料,说到最终掼出一个意想不到的“包袱底”,让观众捧腹叫绝。当时的代表作有《火烧豆腐店》、《瞎子借雨伞》、《清和桥》、《近视眼比目力》、《乾隆上山》、《水果笑话》、《滑头国》、《八一三小鼓调》、《失落项链》等。由于江笑笑的有些节目内容触及社会时弊,有些笑料有一定的社会意义,所以被同行誉为“社会滑稽”。他和鲍乐乐表演的段子有一个明显的特点,以描写杭州市民的生活居多,成名作品中大多数都反映杭州的风俗和地方上的笑话。据《海上奇葩》一书中记载有关作者在1960年冬,与滑稽三大名家之一江笑笑的搭档鲍乐乐畅谈滑稽的肇始、发祥、鼎盛等情况时的回忆中称:“1921年左右,杭州民间艺人杜宝林就在杭州大世界以独脚戏的表演形式出现在舞台上了,因为他是‘单人’表演的,杭州地方上有一句俗语,称他唱‘独脚戏’。但这三个字不过是观众的一种说法,杜宝林虽没有采取他做名称,却无形中有了第一班‘独脚戏’”;“1927年因战事发生,江笑笑来到上海永安公司天韵楼演出以后,经人介绍会见了文明戏前辈王无能先生,通过两人交流,才知道两人对自己的表演不约而同取名叫‘独脚戏’。才晓得这独脚戏是由江苏、浙江,也可说是杭州、上海两地的两位艺人于1923——1925年间,先后不约而同产生,1927年在上海发展起来的。”


上一篇:【传统技艺】富阳竹纸制作技艺(杭州市)(国家级)

下一篇:【传统美术】石雕(鸡血石雕)(浙江省杭州市 国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