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技艺】同安汀溪珠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厦门市)传承人:陈亦非
2018-09-27 16:08
陈亦非,汉族,籍贯龙海。1985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现为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副教授,师承洪树德教授研究陶瓷技艺多年,掌握同安汀溪窑珠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有多件陶瓷作品参展并获奖。近年主要致力于同安窑珠光青瓷胎、釉配方研究,在造型设计、装饰手法与陶瓷制作工艺等方面多有涉猎。在洪树德带领下,2002年制作了高温花釉艺术壁画《高原牧歌》,体现西藏人民的勤劳勇敢以及汉藏民族的深厚情谊,现铺贴于西藏林芝地区的“厦门广场”景观墙,壁画长6.8米,高4米,是厦门地区援藏项目;2007年制作了厦门五星级闽南大酒店大堂的陶瓷壁画---《闽南风情图》。该壁画大小为7.2×4.8m,把闽南诸多景色统一协调于同一幅画中,在对比中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2009年创作的陶艺作品《利器》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2010年采用同安汀溪窑珠光青瓷材质设计开发的黛灰开片茶具釉色莹润凝重、胎质细腻纯洁,釉面开片形成冰裂纹,荣获中国现代陶艺展银奖。
陈亦非从小就对中国传统陶瓷文化有浓厚兴趣,大学毕业后在厦门工艺美术学院从事教学工作,师承陶艺界前辈洪树德教授。为了恢复性烧制汀溪窑珠光青瓷制品,做了大量的田野调查,寻求有关部门支持,还筹措专款用于资料的整理、发掘,设立同安汀溪窑珠光青瓷基地。
在洪教授带领下,陈亦非专注于珠光青瓷陶土与釉色通过火之艺术展现,努力表现出“器本天成”的完美形态,在珠光青瓷釉色、造型等方面不断深入探讨,利用闽南陶土天然的透气感制成青瓷壶盏,于壶盏釉色与美妙形态的细微差别中体会着传统陶瓷文化之神韵。与其他传承人合作创作的珠光青瓷作品,参加省、国家级的各种陶艺展览,屡获佳绩,其中包括国家级银奖。
对于闽南古陶瓷标本的研究和传承,特别是汀溪古窑及其烧制品的传承和发展,还需在各方面下大力气,吸引更多年轻人,为陶瓷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恢复及传承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