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闽南传统的喜庆、婚嫁、丧事当中,闽南妇女头上都少不了金色夺目色彩鲜艳的民间头饰—春花。戴春花艺术很有讲究,奶奶、婆婆、新娘、媒人与参加婚礼者等等,各种角色、各种用途都必须遵守规则,不能乱戴。喜庆、婚嫁戴春花,是为了喜上加喜。丧事是主人办丧事之后,必须用春花作为答谢礼,是为了祝福参加者万事顺意。时代在变,可这种习俗至今还是不变。

区文联、区文化馆一直关注着同安的民间民俗文化的挖掘传承,在新一轮的调查、挖掘当中,发现同安最传统的春花制作手艺已经快断层。同安春花渊源于同安明代文武双全才子蔡复一的夫人“李小姐”之手。李小姐出身名门,是同安去潮州当太守的李春芳孙女,当时李家在同安古驿路是有名的“绣艺之家”。李小姐不但发明同安的美食“薄饼”,还是春花的发源者。李小姐从小受祖母调教扎花绣艺功夫,她的扎花绣艺精致细腻。在未与蔡复一完婚之前,她精心准备了各种刺绣和扎花作为自己的嫁妆,并命名为“头前行”,这些扎花绣艺当中,有状元花、新娘花、奶奶花、婆婆花、媒人花、并蒂花、石榴花……从此这种习俗代代相传长盛不衰,后来甚至传到闽南地区和台湾等地。

在这次的走访调查当中,我们惊喜的发现,蔡府的春花手艺制作后代传人,86岁的蔡蓉老阿嬷还很健康,还在从事春花制作,经营“头前行”的生意,我们很高兴的聘请她到区老年大学给一些手艺爱好者的学员讲课,并现场传授制作手艺,很多学员都对她的精致春花惊叹不已,很佩服她这样的高龄不但身体很硬朗,而且头脑清醒还在经营生意,这也许是“春花”赋予她的生命力,也许是大家闺秀培养出来的女性性格温和、言谈举止文明得体的养生之道。

  


上一篇:【传统医药】闽南蛇伤传统疗法(厦门市)(市级)

下一篇:【传统技艺】同安汀溪珠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厦门市)传承人:陈亦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