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渠文化四川文化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而巴渠童谣又正是巴渠文化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内容。经通川区收集整理申报,2007年3月,“巴渠童谣”被认定为四川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巴渠童谣句式多样,节奏鲜明,音韵优美,易记易诵,受到孩子们的喜爱和传唱;且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从婴儿出生一直伴随着孩子长大成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列。

婴儿出生的第三天,是人生旅途中的第一个庆礼“洗三朝”。这天,家长要宴请亲友、产婆。采集槐枝、艾叶草药煮水,请有经验的接生婆为婴儿洗身,并唱祝词:我家有个小宝宝,出生三天洗个澡;圆圆的鸡蛋身上滚,滚出五毒百病消。

随着孩子的成长,妈妈开始为孩子唱起“摇篮曲”、“催眠谣”:闷洋洋,早早来,给娃带个瞌睡来。闷洋洋,早早来,给娃娃盖个花铺盖。闷洋洋,早早来,给娃娃投个好梦来。

再长大些,孩子就会听到教诲童谣:排排座,吃果果,你一个,我一个,妹妹睡觉留一个,不嫌少,不争多,吃完了,笑呵呵。

孩子渐渐长大,到了接受知识的时候,表达人民政治态度的时政童谣又来作伴:川北有个达县城,城里有个刘瘟神(指军阀刘存厚),红军一到瘟神跑,穷兄穷弟享太平;乡长梳子梳,保长篦子篦,甲长进了屋,提走老鸡母。

还有能逗得孩子们咯咯大笑的“颠倒歌”等妙趣横生的诙谐童谣:三十晚上大月亮,强盗出来偷水缸,聋子听见脚步响,瞎子看见翻院墙,哑巴在喊莫忙去,瘸子起来撵一趟……


上一篇:【民间文学】甘嫫阿妞的传说(成都市)(省级)

下一篇:【传统音乐】“苏济川”虫虫歌(宜宾市)(省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