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技艺】面具技艺(西藏自治区)(区级)传承人:加央益西
2018-09-09 13:48
加央益西,12岁被挑选进入自治区歌舞团做舞蹈演员时,加央益西还不知道西藏面具长什么样,也没想到,自己的一生居然都将与西藏面具为伴。
跳了几年民族舞蹈,年轻的加央益西决定改行,考入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专业,学习舞台道具制作,毕业后依然回到自治区歌舞团工作,不过转到了幕后担任道具。
1983年,25岁的加央益西第一次制作西藏面具。那时候歌舞团正在排练藏族舞剧《热巴情》,由于剧情需要西藏面具做道具,可是却找不到做西藏面具的手工艺人,加央益西就主动承担起做面具的工作。“当时我从布达拉宫里借了一个骷髅头面具,一个鹿头面具,这两个都是寺庙里的跳神面具。我就模仿它们制作了十个一模一样的面具。”加央益西回忆道。
面具,在藏语中称“巴”,主要用于各种民间表演活动,它与人们日常生活、劳动、娱乐有着直接的关系。西藏面具包括跳神面具、寺院悬挂面具、戏剧面具、歌舞面具和说唱折噶面具等五大类。西藏的跳神面具、戏剧面具都倾向表现和象征的艺术风格,造型粗放夸张,伴着铿锵的鼓乐声欣赏,其雄健的威慑力咄咄逼人。不同地域的面具艺术风格差异明显,卫藏地区的面具较为斯文,西藏东部康区的面具泼辣怪异、惊世骇俗。藏戏面具与宗教面具相比,造型带有浓郁的世俗倾向和民间色彩。表现的题材主要包括历史故事和神话中的人物、神灵和动物。藏戏面具中的国王、大臣、喇嘛、老妇、老翁的面具有着独特的个性特征;剧情中神灵、鬼怪和动物面具的塑造,尽管带有宗教面具影响的明显痕迹,但大都人格化,被赋予了人的情感。人类的真、善、美和假、丑、恶,都在面具中得了具体的表现。面具多设色,不同的色彩象征不同的角色特征,如深红色象征国王,浅红色代表大臣,黄色象征活佛,蓝色代表反面人物,而半黑半白象征两面派等。
“红色代表权力,黄色有吉祥之意。”加央益西介绍说,他现在已经是西藏面具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