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桥是中国桥梁建筑中的一个特殊种类,是指桥面上建有长廊、屋、亭或阁的桥梁。木拱廊桥是中国传统木构桥梁中技术含量最高的一种,在闽北称“筷子桥”,现存30多座,其中政和县有12座,顺昌县有4座,是传统木结构桥梁中的精华。     闽北山高林密,沟壑纵横,数百年来就一直延续着砍树架桥,斫石铺路的历史传统。闽北廊桥何时始建已经无从可考,从明嘉靖《建宁府志》所载的朝天桥和拱辰桥(建阳,南宋绍兴年间建)已具相当规模,可推断闽北廊桥始建在南宋时期或之前。 闽北木拱廊桥一般有选桥址、测水平、上三节苗、立将军柱、上五节苗、上剪刀撑、立马腿与桥面板、架桥屋、及装饰等步骤。其工艺特色鲜明:改汴虹桥绑扎结构为榫卯结构;制作、接合、架设都简例;用较短的材料构成大跨径的结构物,最长可达40米;构件能够按设计尺寸预制,用时现场装配;增加剪刀苗抗倾斜;加盖桥屋。闽北木拱廊桥营造技艺符合力学原理,美观实用且稳定性强。 木拱廊桥上的神龛、戏台、楹联、匾额、碑刻、凳床、摊点是村民祭祀、看戏、集会、歇息、观赏、贸易等活动场所,梁上墨书的董事、工匠、捐款助工等,是当地珍贵的人文资料,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     2017年,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上一篇:【传统戏剧】茶百戏(南平市)(省级)

下一篇:【传统技艺】闽北古民居营造技艺(光泽)(南平市)(省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