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技艺】工夫茶制作技艺(南平市)(省级)
2018-09-06 08:57
政和工夫茶为福建省三大(坦洋、白琳)工夫茶之一,亦为福建红茶中最具高山品种特色的条型茶。政和工夫产地以政和县为主,松溪以及浙江的庆元地区所出之红毛茶,在政和加工,亦属政和工夫。19世纪中叶为政和工夫兴盛之期,年产量上万担,产品绝大部分销往欧洲,后因中苏关系破裂,逐渐衰退,几乎绝迹。
政和工夫因产地环境优越,加上精湛的加工工艺,形成自己独特风格。根据有关史料,政和工夫全盛时期,每年福州茶市上,凡是标有“遂应场仙岩工夫”者,便优先开盘,售价倍高。遂应场今为政和锦屏乡,位于政和东部高山区,山多红岩,林木繁茂,溪流清彻,生态环境极佳。许多茶商在此设号办厂,多时达二十多家。其中以“万先青”与“遂应场仙岩工夫”最负盛名。其后一度衰落,到十九世纪末(清光绪年间),因政和发现大白茶茶树品种并以“压条法”繁育成工,政和叶之翔、杨作辑等一批茶商大胆采用大白茶鲜叶为原料制作红茶,品质优于一般红茶,于是正式命名“政和工夫”,名声重新大振。
2017年,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