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沂蒙挑花》传承人邢爱芝在展示自己刺绣作品鞔头马,这是过去沂蒙山区小孩过“百天”要穿的“百岁衣”。据了解,平邑县挑花历史悠久,起源于隋唐,经历了宋元明清的成熟期,到清末民初达到鼎盛阶段。

沂蒙挑花是山东挑花的主要代表,是沂蒙民间刺绣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沂蒙民间刺绣的精华之所在,是集生活与艺术于一体的民间实用美术,主要分布在平邑县蒙山周边地区和平邑南部山区。它融绘画、剪纸、刺绣、织锦于一体,极具艺术和美学价值。挑花种类繁多,凡是能看到的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土里长的等等可视物象和人们能想象到的龙凤、麒麟、神怪等等,都可拿来做刺绣的范本,以寄予人们的美好愿望。

沂蒙挑花由于工艺复杂,对刺绣者技艺、视力和耐力要求高,一般生活用品不常用,主要用于婚嫁服饰,其他绣品少用此针法。特别是新娘礼服,如:和衣(学名云肩,平邑南部山区称油领子,西部称扇肩)、飘带裙(亦名响裙,学名凤尾裙),还有新房挂件、灯衣子等。

沂蒙挑花的特点是整洁精致、光滑细腻、朴素自然、结实耐用、浮雕感强、花中有花、图案型强,内含丰富、耐人寻味。由于挑花极为精细地有规律地穿插挑压,使原来的刺绣针脚变短,不容易被尖锐物体勾起,因而结实耐用;又由于在刺绣的基础上再刺绣,比其他刺绣多费一遍功夫,高出一层,因而更加饱满,具有质朴、稚拙的美。

邢爱芝家世代刺绣,祖母邢王氏,精通挑花针法,以蒙山山花山果为题材,栩栩如生;三个姑母皆习刺绣,常年被乡邻请去刺绣嫁衣;外祖母牛李氏擅长刺绣挑花;二姨母曾在孔府绣花多年;母亲牛纪花自幼学习刺绣,12岁便给中医世家的朱姓富家小姐伴读。邢爱芝13岁起便跟母亲学习刺绣技艺,深得真传。

齐鲁文化特色丛书《工艺》一书中指出:“山东挑花的收集和发现,丰富了山东民间刺绣的品种和纹样,它是我们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

沂蒙挑花的艺术及美学价值:它融绘画、剪纸、刺绣、织锦于一体,图案工整亮丽、造型生动传神、线条柔和流畅、色泽朴素明快、手法精巧细致,可视性、真实性强,浮雕感强。

沂蒙挑花的民俗价值:沂蒙挑花质地牢固、不易破损,淳朴端庄、寓意深刻,是婚嫁活动的必需品,也是现在民居仿古的重要饰品。


上一篇:【传统技艺】莫氏绒绣制作技艺(临沂市)(市级)

下一篇:【传统技艺】刘氏翻花制作技艺(临沂市)(市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