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戏剧】歌仔戏(漳州市)(国家级)传承人:陈彬
2018-09-04 10:11
汉族,漳州市龙文区人,1947年5月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歌仔戏第三批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歌仔戏,亦称为芗剧,20世纪初叶发源于台湾,是海峡两岸人民共同培育与喜爱的地方戏曲剧种,流行于台湾和福建厦门、漳州 、晋江等闽南语系地区,以及东南亚华侨居住的地方。歌仔戏以演唱民间故事为主,唱词通俗,乡土气息浓厚。其唱腔道白使用掺杂文言的闽南语,曲多白少,音乐曲调十分丰富,既有悠扬高亢的〔七字调〕、〔大调〕和〔背思调〕,又有民谣诉说式的〔台湾杂念调〕,更有忧郁哀伤的各种哭调。歌仔戏的传统剧目有《陈三五娘》《山伯英台》《吕蒙正》《杂货记》等500多个。
陈彬1960年至1968年就读于福建省艺术学院音乐系,1968年至2007年在漳州市芗剧团工作,担任音乐设计。他所学习的芗剧传统音乐直接受教于芗剧主要创始人邵江海与林文祥。参加工作以来,先后收集记录了邵江海、林文祥、李少楼等芗剧名老艺人演唱的传统唱腔曲调,编为《芗剧传统曲调选》,由人民音乐出版社1986年出版。该书是传承芗剧第一代艺术家艺术精华的重要依据,是目前海峡两岸芗剧(歌仔戏)青年演员、乐手普遍使用的音乐工具书。陈彬还以该书为基本教材,先后在漳州、厦门、台北、新加坡等地授课,传授芗剧(歌仔戏)传统的音乐艺术。 陈彬参与设计、作曲的芗剧音乐近百部戏。主要有《李三娘》《山伯英台》《李娃传》(台北)、《情殇红楼》(新加坡)、《邵江海》(厦门)、《翠翘传》(同安)等。多次获福建省戏剧会演优秀音乐设计奖,为小型儿童木偶剧《两个猎人》谱写的音乐获1994年全国专业剧团儿童小型木偶剧皮影戏金猴奖录像评比最佳作曲奖。他提议编撰的《邵江海与漳州芗剧》丛书于2011年列入“漳州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研究丛书”工作规划,作为邵江海百年诞辰纪念活动的项目之一,也是对芗剧传统艺术传承所做的一次全面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