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汉族,泉州市惠安县人,1947年3月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第三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南传统民居建筑营造技艺是以“皇宫起”宫殿式大厝民居住宅类型为典型的营造技艺,在继承中国古建筑精髓的同时,吸取闽南地域文化中的独特养分,从而在建筑结构、建筑装饰、雕刻题材和用材选择上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与特长,可谓是闽南建筑的代表。它源起于宋元,明清时步入巅峰,清末民初时名声鹊起,精品迭出。新中国成立后,产业兴起,异彩焕发,成为闽南地区古建筑行业的龙头。


惠安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是以“皇宫起”民居和宫庙为主要形式的一种传统建筑营造技艺。1964年王世猛开始师从大木师王尧和刘胜法学习古建大木技艺,成为惠安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的第四代传人。经过多年苦学,王世猛熟练掌握了古建设计、绘图、“篙尺”(也称杖杆)使用、南北式古建构造、方格以及主建筑梁架结构的设计与营造、斗拱、笼扇和神龛的制作等技艺,尤为擅长集建筑设计、绘图、施工、管理等环节于一体的“篙尺”技艺。其技艺层次分明,繁而不乱,以篙尺为指挥,在各工组的密切配合下,将所有石木构件连接得天衣无缝,使整个建筑的尺寸在篙尺中皆有所体现。自1967年以来,王世猛一直从事传统建筑的营建工作,先后参与了包括泉州开元寺大雄宝殿和戒壇、台南慈济宫牌楼、台北市关渡宫、徐氏宗祠、台湾新竹全天宫、台湾北港武德宫、台湾桃园浦心福隆宫、延平郡王府等传统建筑在内的修复或重修工程,其营造技艺皆受肯定与好评,其中台南慈济宫牌楼和台北市关渡宫还分别荣获台湾省优秀创作设计奖和“台湾优秀传统建筑”称号。为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的保存、传播与实体展示作出一定贡献。


为进一步弘扬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文化,王世猛重视传艺授徒,已培养了王云虎、王银龙、吴清忠等后继人才,对传统建筑技艺的传承起到一定作用。而其学徒在继承技艺的基础上,又继续培养了杨海林、吴世忠、王琼林、林明忠、骆杰荣等20余位新一代后继者,从而真正实现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的可持续传承。王世猛的古建技术因技艺精湛已被编入由台湾文建会出版的《中华传统建筑》一书中。




上一篇:【曲艺】答嘴鼓(厦门市)(国家级)传承人:林恒星

下一篇:【体育与杂技】宁德霍童线狮(宁德市)(国家级)传承人:陈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