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汉族,泉州市鲤城区人,1947年12月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梨园戏福建省第二批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园戏发源福建泉州,广泛流布闽南、台湾以及东南亚等闽南语系地区,蕴含着“上路”、“下南”(二者合称“大梨园”)、“小梨园”三种流派特色,以“十八步科母”为基础形成了一整套严格的表演规范,独具特色。因其源承宋元南戏,至今仍保存着宋元南戏的诸多剧作、唱腔与演出规制,而被世人誉为“古南戏活化石”。


龚万里1960年进入福建省艺术学校梨园戏班,由梨园戏名师蔡尤本启蒙,后拜姚苏秦门下,修习小梨园流派传统表演艺术,专工丑行。1963年拜许志仁、姚望铭为师,修习下南流派传统表演艺术。龚万里不仅传承了数十本小梨园流派与下南流派传统剧目及多出折子戏,且先后排演了《枫林晚》《董生与李氏》《皂隶与女贼》等新编剧目,曾获第十一届上海戏剧表演艺术“白玉兰”主角奖,并多次在全国、省、市戏剧会演中获奖。其主演的《董生与李氏》入选“2003~2004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剧目”、获“优秀保留剧目大奖”,《皂隶与女贼》荣获“文华新剧目奖”等。

历经40多年的舞台磨砺,龚万里全面掌握了梨园戏小梨园流派的科范表演艺术,尤其在丑、末行当表演艺术中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及指导能力,同时亦能准确掌握下南流派丑、末行当的表演风格与特色。近年来,他不仅排演了数个梨园戏小梨园流派及下南流派传统戏及折子戏,整理了一批梨园戏传统剧目、优秀折子戏,同时悉心为新生化梨园戏演员传授梨园戏传统技艺,为梨园戏的保护与传承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上一篇:【传统戏剧】永安大腔傀儡戏(三明市)(国家级)传承人:王华

下一篇:【曲艺】东山歌册(漳州市)(国家级)传承人:林如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