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戏剧】屏南杖头木偶戏(宁德市)(省级)传承人:张正芳
2018-09-04 09:23
汉族,宁德市屏南县人,1946年3月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屏南杖头木偶戏第一批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屏南杖头木偶戏是福建省仅存的小杖头木偶戏,因戏偶头部与偶身连成一体,形如木杖而得名,明末清初传入屏南等县。早期木偶较小,偶高仅0.3米,属于精木偶类型,角色行当齐全,剧目、唱腔受平讲戏、闽剧影响较大,表演则多用“以假演真”的表现方式,具有明显地域特色。
张正芳师承张礼读、张德砚两位老艺人的杖头木偶表演技艺,全面掌握传统演出技巧,在长期的实践中,将其技艺加以创新。1980年老艺人张礼读牵头集资重建熙岭村杖头木偶剧团,亲自雕刻木偶,自制服装,自编自导剧目。张正芳担任该团负责人,奔波于山乡演出,深受欢迎。2002年,张正芳受屏南县委宣传部委托,重新组织老艺人再次创办屏南熙岭杖头木偶剧团,使屏南杖头木偶戏得以继承与发展,并多次接受各级媒体与专家学者的考察采访。张正芳主要演出的剧目有《白蛇传》《火焰山》《小补缸》《乾坤宝镜》《红孩子》等,曾在屏南及古田、闽清、闽侯、建欧、宁德、罗源等县市演出,得到观众认可。 2002年屏南熙岭杖头木偶剧团参加全省文化、图书工作会议的汇报演出;2005年参加庆祝屏南政协成立25周年文艺晚会;2006年参加孑遗植物水松特种邮票首发式文艺晚会,2006年参加全国四平腔学术研讨会地方剧种汇演。张正芳在长期的演出中带徒传艺,向多位年轻艺人传授杖头木偶表演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