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汉族,南平市延平区人,1946年3月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南平南词戏第二批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词戏是由南词说唱曲艺发展而来的地方剧种。源于明末清初江苏苏州一带的滩簧小调。流行于南平、邵武、建瓯、建阳、沙县、将乐等市县。唱、白均用苏州“土官话”,表演艺术丰富多样,音乐唱腔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陈爱玉是南平南词戏第七代传承人。1960年进入南平艺校学习,师承南词老艺人邱德民、吕德明、郑淑英和戏曲艺人姚美英、史听芳等,工花旦、青衣。1964至1979年在南平市南词实验剧团任主要演员,传承南词花旦、青衣的唱腔和表演技艺,唱念做打基本功扎实。她在南词传统剧目《借女冲喜》《小姑贤》《袖吐》《白兔记》《秦香莲》等中担任主演,较好地塑造了剧中人物;在现代戏《争春夺宝》《俏也不争春》《贴心人》《好媳妇》等剧中充分发挥南词唱腔和戏曲表演的有机结合;编创南词戏曲舞蹈《咏南平》《蝶恋花》《三千八百坎颂》《观书有感》《春日》等,在发展南词唱腔上有所突破。1993年,其南词说唱《三登门》获全省演出一等奖。2008年,她编导了南词戏舞《观书有感》《春日》参加“全省老干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文艺汇演”,获优秀演出奖和组织奖。

1980年至2008年,陈爱玉在南平艺校担任主课教师,主要传授南词唱腔、戏曲、曲艺表演,并根据南词唱腔特色,编写南词唱腔授课计划和南词戏曲表演教材等,培养了一大批南词戏表演和曲艺表演的艺术骨干。



上一篇:【体育与杂技】武平民俗绝技(龙岩市)(省级)传承人:蓝如柱

下一篇:【传统戏剧】闽西汉剧(龙岩市)(国家级)传承人:林锦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