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戏剧】漳州布袋木偶戏(漳州市)(国家级)传承人:陈炎森
2018-09-03 16:21
汉族,漳州市芗城区人,1946年1月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木偶戏(漳州布袋木偶戏)第三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该项目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实践名册”项目福建木偶戏传承人培养计划。
漳州布袋木偶戏是中国古老傀儡戏剧种之一,主要流行于闽南地区。其经过千百年的演变发展,形成了生、旦、净、末、丑五行当规制,以北调唱腔为主,注重程式化表演做派的艺术特色,至清代时发展成为 “福春”、“福兴”、“牡丹亭”'等若干艺术流派。
陈炎森是漳州布袋戏“福春派”第五代传承人, 1960年进入龙溪地区戏曲学校木偶科学习表演,师承杨胜、陈南田两位木偶艺术大师,主攻武生行当。毕业后进入漳州市木偶剧团,历来在剧团传统剧目中担任主角。其表演动作规范、收放自如,特别是“矛盾对打”、“打虎”、“长靠武打”、“空拳对打”等高难动作攻守有序、勇猛有力,被称为布袋戏“武状元”。主要传承剧目有《大名府》《雷万春打虎》《战潼关》《抢亲》《卖马闹府》《钟馗元帅》《两个猎人》等。他多次获得文化部、省市各级奖项。2003年在全国第二届木偶皮影戏金狮奖中获文化部颁发的表演奖;2004年参加捷克布拉格第八届国际木偶艺术比赛,荣获表演最佳动画奖与水晶杯。 陈炎森从艺50多年来,用手中的布袋木偶先后塑造《雷万春打虎》之雷万春,《抢亲》之刘延飞,《战潼关》之马超,《卖马闹府》之罗大鹏等众多经典角色。他的表演既保持了布袋戏武生传统的套路,又有即兴的发挥,丰富了行当变化,传承了漳州布袋戏福春派武生行当技艺。除了亲身演出实践,他还通过授徒传艺,亲身实践指导青年演员。其学生周郭隽在第八届全省“水仙花”戏剧比赛中荣获银奖,许昆煌荣获铜奖,为传承、保护漳州木偶戏文化作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