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汉族,福州市鼓楼区人,1946年1月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闽剧第三批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剧是由明末清初的儒林戏、江湖戏、平讲戏等地方戏曲融合而成的一个多声腔剧种,流行于闽中、闽东和闽北各县,唱腔以“逗腔”为核心,吸收高腔、徽调皮簧、昆腔等其他声腔,保存传统剧目1300多个,剧目类型丰富且有特色,表演精细,艺术上有文人戏曲与市民戏曲相结合的独特性,是福建地方戏曲艺术审美形态最丰富的剧种。


陈德忠出生闽剧世家,自幼师从著名琴师高嫩俤先生学习曲笛演奏技能,1958年进入红旗闽剧团,先后在乐队中担任笛子、月琴、主胡、唢呐演奏员,“文革”期间,参加闽剧《海港》《龙江颂》《杜鹃山》等现代戏的音乐唱腔设计,1978年开始担任福州市闽剧院一团的音乐设计,早期为《珍珠塔》《孟丽君》《三搜幻化庵》等剧目设计的音乐唱腔,广泛流传,后来的音乐设计作品如《林则徐充军》《丹青魂》《天鹅宴》《红豆缘》《红裙记》等,在历届省、市乃至全国戏剧会演中获得音乐设计奖。陈德忠精通闽剧音乐唱腔,他的音乐创作主题明确,人物唱腔个性出色,符合演员自身声腔特点,音乐基调准确,旋律优美,既不失传统韵味,又清新动听,其音乐设计作品《御前侍医》《拜石记》《兰花赋》分别获第三届、第七届中国戏剧节音乐设计奖,《红豆缘》获第七届中国“映山红”民间戏剧节音乐设计金奖。

陈德忠致力于传承闽剧传统音乐,他所带的闽剧声腔传承人有林梦萍、吴则文、赵芳艳、刘春玉等,带腔乐器传承人有陈虎(椰胡)、叶静 (双清)、刘利斌(司鼓)等,音乐设计传承人有林婉霞等,其中为林梦萍设计的《庵堂认母》获中国首届戏剧演唱大奖赛金奖,为叶静创作的琵琶独奏曲《翠裙腰》获福建省第九届水仙花戏剧音乐比赛银奖,音乐设计作品《杨八姐夺金刀》获福州市第十八届戏剧会演音乐设计奖。2003年起,陈德忠兼任福州艺术学校闽剧班、曲艺班、音乐班的教学工作,为闽剧传统音乐的传承培养了更多的后备人才。


上一篇:【传统戏剧】福鼎提线木偶戏(宁德市)(省级)传承人;王德界

下一篇:【传统戏剧】漳州布袋木偶戏(漳州市)(国家级)传承人:陈炎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