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汉族,厦门市思明区人,1946年12月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南音第三批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音,又称南曲、南乐、南管、弦管,主要由“指”、“谱”、“曲”三大类组成,是保存我国古代音乐比较丰富、完整的一个大乐种。它汇集了盛唐以来中原雅乐之精华,后来又吸收了元曲、弋阳腔和昆腔的特长,并与闽南的民间音乐融为一体而逐渐成为词曲清丽柔曼、旋律缠绵深沉的美妙乐种,尤其长于抒发乡人思亲、游子怀乡的真挚情怀。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南音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谢国义熟练掌握二弦的演奏技巧,音色柔和、怡美;熟练南嗳的吹奏技巧,音色柔美、圆润,富有韵味。他改编、导演的曲目《睇灯》《磨镜》《留伞》等现为厦门市南乐团的保留节目。


  1960年,谢国义考入福建省艺术学校梨园戏厦门班,学习梨园戏表演;1962年转入南乐班,师承南音大师白厚、白丽华、纪经亩学习南音乐器和演唱。1962年任厦门市南乐团演奏员,1992年兼任该团副团长,除了日常的排练,主要从事套曲的编排整理工作,并参加乐团的传习和演出活动。其中,南音表演唱《孟姜女》获一等奖、套曲《李三娘》获三等奖、《佳果美酒盼团圆》参加厦门市曲艺调演获二等奖;《厦门金门门对门》参加平顶山全国曲艺调演获“牡丹奖”;《相聚宝岛》参加第六届中国曲艺节比赛获“牡丹节目奖”;参加市南乐团乐舞剧《长恨歌》的伴奏,获文化部颁发的“文华奖”。多次随团出访香港、菲律宾、新加坡、日本、法国和台湾进行南音交流、演出。

为了传承南乐,2006、2007年谢国义先后在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和厦门市国祺中学举行“福建南音”讲座;2010年受聘为国祺中学南音高级教师;2011年受聘为夏商集团“荷音轩”南音老师,兼任厦门艺术学校南乐班二弦、唢呐教学工作。




上一篇:【传统美术】寿山石雕(福州市)(国家级)传承人:李福生

下一篇:【传统戏剧】福鼎提线木偶戏(宁德市)(省级)传承人;王德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