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汉族,莆田市城厢区人,1945年7月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莆仙戏第二批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仙戏有“宋元南戏活化石” 之称,流行于莆田、仙游及周边兴化方言区,现存8000多个传统抄本,其中一批是宋元南戏剧目。莆仙戏吸收南戏诸腔,结合民间乐舞杂戏等,逐渐形成兴化腔,唱腔婉转细腻,表演古朴优雅,有“蹀步”、“伡肩”等独特科介。


陈先镐14岁进莆田县戏曲学校,跟随莆仙戏一代宗师黄文狄学习文武生表演,后又接受黄文狄第二代传人姚玉坤、黄凤池、王玉耀等老艺人的指导,完整、规范地传承黄文狄的正生表演艺术,基本功扎实,身段优美,文武兼备,唱念双全。1962年他饰演《西厢记》中的张君瑞,在《莆仙戏传统科介》一书发行会献演,引起省内外专家的瞩目。他主演的传统戏有《王魁与桂英》《高文举》《米糷思妻》等,1979年获福建省青年演员比赛获一等奖,1980年获福建省主要地方剧种唱腔汇唱一等奖,主演的改编戏《状元与乞丐》、新编戏《秋风辞》分别晋京演出或全国调演。2004、2007年,他参与保护与抢救传统剧目、折子戏,在《访友》《扫纱窗》《孟道休妻》《朱弁回朝》《高文举吃米糷》中担任主角,录制的音像资料由相关研究机构收藏。

早在20世纪80年代,陈先镐便带徒传艺,1999年任市艺校校长后,培养了三届近百名学生.他多方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各类比赛,还着力培养一批生角新秀,使黄文狄的正生表演艺术得以传承。在《扫纱窗》《叶李娘》《白蛇传》《吊丧》等青年演员参赛剧目中担任艺术指导,学生先后获各类省级演员奖,陈先镐也因此获第五届福建省“水仙花”戏剧比赛辅导奖。



上一篇:【体育与杂技】五祖拳(泉州市)(国家级)传承人:徐清辉

下一篇:【传统戏剧】东山县潮剧(漳州市)(省级i)传承人:曾友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