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音乐】南音(泉州市)(省级)传承人:丁信坤
2018-09-03 15:39
回族,泉州市晋江人,1945年4月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南音第二批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南音,又称南曲、南乐、南管、弦管,主要由“指”、“谱”、“曲”三大类组成,是保存我国古代音乐比较丰富、完整的一个大乐种。它汇集了盛唐以来中原雅乐之精华,后来又吸收了元曲、弋阳腔和昆腔的特长,并与闽南的民间音乐融为一体而逐渐成为词曲清丽柔曼、旋律缠绵深沉的美妙乐种,尤其长于抒发乡人思亲、游子怀乡的真挚情怀。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南音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丁信坤16岁开始学习南音,师从蔡森木、黄守万、任清水、张在我、丁水清、丁文昌、丁轻气等南音老师,学习南音唱法及各种乐器的演奏方法。他能熟练弹奏南音大量的指、谱、曲,具有较好的演奏水平,其中尤以二弦见长,拉弓形态合韵,拉法精准,音准、功法到位,精通运用法度,伴奏中与琵琶洞箫组音配合巧妙,风格独具。 出于对南音的喜爱,丁信坤经商之余长期从事南音艺术活动,并以精湛的演奏技艺赢得海内外观众的认可,多次参加国内外南音大会唱,录制多张南音盒式唱带专辑及VCD影碟,由香港兴顺唱片公司、福建音像出版社出版。此外还到菲律宾、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进行交流演出,扩大南音的影响。 丁信坤以传承弘扬南音为己任,长期致力于南音普及教学。1986年起先后在晋江杏田南音社、深沪科任南音社、泉州市区南音研究社等南音社团担任教师,并为多个南音社团任音乐顾问。他现任教于菲律宾金兰郎君社、长和郎君总社,把南音的影响拓展到海外。从1997年至今已分别应邀担任菲律宾四个南音社团的音乐教授、顾问,为菲律宾培养了一批南音艺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