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汉族,泉州市丰泽区人,1945年12月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梨园戏第三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园戏发源福建泉州,广泛流布闽南、台湾以及东南亚等闽南语系地区,蕴含着“上路”、“下南”(二者合称“大梨园”)、“小梨园”三种流派特色,以“十八步科母”为基础形成了一整套严格的表演规范,独具特色。因其源承宋元南戏,至今仍保存着宋元南戏的诸多剧作、唱腔与演出规制,而被世人誉为“古南戏活化石”。


王胜利1957年考入福建省闽南戏实验剧团(后改称“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演员训练班,先后师从蔡尤本、姚苏秦、陈家荐、陈德碗、李铭钳等老艺师,传承了梨园戏外行的表演技艺,及《韩国华》《辕门斩子》《公主别》《教子》《围棋》《责李直》《摘花》《逼父》《岑鹏师汉》《士九弄》《刘文良》等梨园戏传统剧目。数十年的舞台磨砺,累积形成了“从人物到行当”的艺术道路,其演艺尤以《朱买臣》之张公、《陈三五娘》之黄九郎、《红叶宝剑》之梁灏、《冷温亭》之朱寿昌、《吕蒙正》之刘文茂等人物的细腻演艺为代表,此外还曾出色排演了《陈仲子》《乐羊子》《蔡文姬》《海防线上》《燕南飞》等新编梨园戏,多次获得省级演员奖项。

20世纪80年代以降,王胜利以梨园戏的《陈三五娘》《吕蒙正》《苏秦还乡记》《高文举》等人物的表演为主,以片段说戏、示范辅导的方式,培育相继入团的78级、85级、89级、97级青年演员,并辅导李辉逸、林聪晓、陈琦昌、颜昌华等参加省中青年演员比赛,助其获得金、银奖。王胜利也因此于2004年荣获福建省第五届中青年比赛的优秀辅导奖。



上一篇:【传统技艺】福州苏苏酱鸭(福州市)(省级)传承人:刘依富

下一篇:【传统音乐】黄石惠洋十音(莆田市)(国家级)传承人:吴元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