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戏剧】歌仔戏(漳州市)(国家级)传承人:洪镇平
2018-09-03 15:21
汉族,漳州市芗城区人,1945年11月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歌仔戏第一批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歌仔戏,亦称为芗剧,20世纪初发源于台湾,是海峡两岸人民共同培育与喜爱的地方戏曲剧种,流行于台湾和福建厦门、漳州 、晋江等闽南语系地区,以及东南亚华侨居住的地方。歌仔戏以演唱民间故事为主,唱词通俗,乡土气息浓厚。其唱腔道白使用掺杂文言的闽南语,曲多白少,音乐曲调十分丰富,既有悠扬高亢的七字调、大调和背思调,又有民谣诉说式的台湾杂念调,更有忧郁哀伤的各种哭调。歌仔戏的传统剧目有《陈三五娘》《山伯英台》《吕蒙正》《杂货记》等500多个。
洪镇平师承芗剧一代宗师邵江海,属邵江海第三代嫡传弟子,歌仔戏第五代传人。他功底扎实,感情丰富,表演细腻而风趣,滑稽而严谨,尤以“傻丑”的独到表演著称,传承《李妙惠》《新春大吉》《加令记》《月蚀》等多种芗剧传统、新编剧目。 洪镇平1959年进入漳州市艺术学校学习,师承邵江海、林文祥、宋占美学习芗剧表演,1962至1969年先后进入龙溪地区青年实验芗剧团、文工团任演员。1971年调入漳州市芗剧团,主工丑行。洪镇平在芗剧传统丑行程式动作的基础上巧妙吸收其他剧种丑角的表演技巧,创造出一套生动又能体现人物特定心理情态的动作(包括高难度动作),颇受观众喜爱。现在活跃在芗剧舞台上的青年丑角演员(包括台湾和新加坡)有相当一部分是经他言传身教培养起来的。洪镇平为邵江海表演艺术的继承、研究与发展作出了很大的努力。 洪镇平代表作有《新春大吉》《唐知县审诰命》《肃杀木棉庵》《月蚀》等,曾多次赴新加坡、台湾演出与交流,多次获省会演演出奖,1990年主持排练演出的芗剧现代戏《戏魂》获省戏剧会演演出奖。撰写《芗剧丑角表演艺术初探》等论文,其中《芗剧道白与语言艺术》一文已作为艺校道白的教材。他还重新整理出版邵江海遗作《李妙惠》《安安认母》《断机教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