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戏剧】高甲戏(泉州市)(国家级)传承人:刘秀华
2018-09-03 14:28
汉族,泉州市鲤城区人,1944年1月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高甲戏第一批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高甲戏发端于闽南民间阵头宋江阵,明末清初衍化为宋江戏,与四平戏、竹马戏融合生发,并广泛吸收梨园戏、木偶戏、京剧、闽剧等剧种的表演与剧目,粗犷大气,古朴生动,流行于泉州等闽南方言区并传播至东南亚一带。风格独特、形态丰富的“高甲丑”独树一帜,《连升三级》等丑行剧目堪称当代喜剧经典。
刘秀华于1957年进入泉州市高甲戏剧团演员训练班,师承高甲戏名老艺人萧迪蘋、蔡秀英,工武旦、花旦,训练系统,基础扎实,全面继承高甲戏旦行表演艺术。1962年进入泉州市高甲戏剧团,再次得到旦角名师蔡秀英的悉心传艺,在高甲戏著名丑旦戏《笋江波》中饰演春姑(花旦),又先后继承了高甲戏武旦戏《樊梨花》《穆桂英》《铁弓缘》等20余个传统戏,行当技艺也从武旦拓展到闺门旦、彩旦。刘秀华精于武旦,在传统表演技艺之外,增加武旦刀和踢枪表演等,丰富了武旦的表演套路,且戏路广,青衣、闺门旦、花旦、彩旦等行当角色均能胜任。 在剧团及之后受聘于福建省艺术学校泉州分校任戏曲教师,刘秀华毫无保留地将个人的表演技艺传授给年轻一代,培养了许多优秀的高甲戏旦角演员。退休后,她还邀集部分老艺人组成“大众剧团”,自任导演,致力于高甲戏艺术传统的民间延续,先后排演了7个传统戏,活跃于泉州一带。刘秀华曾被省文化厅授予“福建省文化工作三十年贡献奖”,并获福建省“水仙花”戏剧比赛“优秀指导老师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