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戏剧】漳州布袋木偶戏(漳州市)(国家级)传承人:朱亚来
2018-09-03 14:08
汉族,漳州市芗城区人,1944年11月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木偶戏(漳州布袋木偶戏)第一批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该项目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实践名册”项目福建木偶戏传承人培养计划。
漳州布袋木偶戏是中国古老傀儡戏剧种之一,主要流行于闽南地区。其经过千百年的演变发展,形成了生、旦、净、末、丑五行当规制,以北调唱腔为主,注重程式化表演做派的艺术特色,至清代时发展成为 “福春”、“福兴”、“牡丹亭”'等若干艺术流派。
朱亚来1958年进入龙溪专区艺术学校木偶表演科学习,师从木偶表演大师杨胜,成为漳州布袋戏“福春派”第五代传承人。1960年艺校毕业后,朱亚来一直担任漳州市木偶剧团主要演员,表演以旦角、小生角色见长。她基本功扎实,表演技艺细致逼真,戏路又宽,是布袋木偶戏行当中屈指可数的“全能型”表演艺术家。1979年荣获福建省首届“优秀青年演员”奖。主要传承剧目有《画皮》《雷万春打虎》《抢亲》《怒打花笑脸》,新编儿童剧《小皮包的故事》等。 从艺40多年来,她先后塑造过众多精彩角色,还多次参与布袋木偶影视节目的录制拍摄,其中《李逵救母》获建国35周年全国电视节目展播一等奖,百集偶形动画片《秦汉英杰》荣获第二届中国出版物优秀音像奖。她重视人才培养,兼任福建艺校漳州木偶戏班表演教师,先后为漳州布袋木偶表演艺术培养三届的艺术人才。学生吴瑾亮获全国木偶皮影戏儿童剧“金猴奖”比赛最佳表演奖,许洁莉获全国木偶皮影戏中青年演员比赛金奖。她还积极宣传漳州布袋戏艺术,先后十余次随团出国交流演出,并到中小学、幼儿园开展业余木偶演出活动,为漳州布袋木偶戏的传承保护以及文化交流作出了积极贡献。因艺术成就突出,朱亚来先后当选第九届漳州市人大代表,第七至九届漳州市政协委员。